|
惠誉表示,中国整体司法体系不完善,会计准则与国际存在分歧,这是许多中资企业的“关键疲弱指标”。
综合媒体7月18日报道,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 Inc.)18日发布报告,列出35家公司治理存在问题的中国公司,称这些公司所使用的中国会计标准以及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属于“关键疲弱指标”。
这段时间,不断有针对中资上市企业会计作假和欺诈行为的指控,多家中国在美国、加拿大以及香港上市的公司因为相关指控被暂停交易。惠誉也是在惴惴不安的投资环境中最新一家检查中资企业风险的评级机构。
惠誉表示,有理由认为海外投资者正在承担中国相对落后的资本市场截至目前难以肩负的重任:鞭策中资企业管理层采纳更高要求的标准。其预计相关指控和调查短期内不会放缓,尤其是在做空机构参与进来的情况下。
这家评级机构指出,其给予中资企业的评级已经考虑到了中国整体司法体系和文献管理标准不完善、商业惯例独特以及公司治理疲弱的情况。
惠誉在报告中表示,与中国国内公司相比,遵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公司更加难以长久“制造”欺诈性财务报告,而雇佣“四大”(德勤、普华永道、安永和毕马威)作为审计员的公司应该会有助于激励投资者信心。
报告称,部分中资公司使用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ASBE 2006)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似,主要分歧在于再分类,“四大”部分审计员在投资者指控中资企业涉嫌欺诈的案件中有提到这个问题。惠誉认为,使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以及非“四大”审计员是多家公司存在的“关键疲弱指标”。
上周(7月11日至15日当周),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以插“红旗”的形式对61家中资企业提出警告,暗示这些企业存在治理和会计风险。获得红旗数量较多的企业在穆迪发布警报之后股价大跌。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