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表示,政府统一上调工资涨幅难度较大,考虑到目前的通胀水平,即使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也是谨慎为好。
美银美林4月28日撰文表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4月18日当周表示,我国要努力实现职工工资每年增长15%,这样,就可以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职工工资增长翻番。自从温家宝总理2010年4月承诺将进行分配改革以来,决策者曾多次承诺提高职工工资。但中国网民对此表示怀疑,称政府很难强行推动工资快速上涨。
美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表示,现在中国关于涨薪的争论颇多,并且有传言称政府将很快大幅上调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工资。他认为这是对提高家庭收入计划的曲解。政府实际可以控制的工资有4类:公务员和政府机构职工工资;国营企业正式员工工资;退休人员和领取最低标准工资的职工。
陆挺认为,目前农民工工资快速上涨主要是受强劲需求和供应有限推动,即所谓的刘易斯拐点,同时这种弱势群体工资快速增长(2010年增幅达19%)正在使中国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但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应届毕业生涌入市场(每年660万),导致白领的工资增长缓慢,同时对于已经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公务员工资,政府也在对上调幅度进行约束。
陆挺认为工资增长不平衡是中国通胀不会失控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政府按照农民工工资的增长幅度将公务员和国营企业职工工资上调15%,中国的通胀水平必然会更高。即使对最低工资而言,过快上调也未必是好事。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