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上证指数在整体经济数据偏利好的条件下并没有改变2月中旬以来的弱势。受IPO重启预期影响,周五收市,指数仅勉强地守住了半年线。中短期指数均线已经呈现空头排列,上方压力重重,后期走势岌岌可危。
当前IPO重启对股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心理层面。值得关注的是,3月M2达到了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M2存量和增量均居世界第一。根据实时汇率折算,美国目前M2存量也仅65.3万亿元。但截至2012年年底,美国名义GDP却是中国的近两倍。中国M2从1988年的1万亿元到突破百万亿元,仅用了不到25年的时间。特别是在2007—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M2轻松翻倍。这种过度依靠货币投放拉动经济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受到市场的质疑。
我们根据中国1986年以来的可获取数据很容易发现,中国货币的流动速度呈现趋势性的回落,从1986年的1.53下降到2012年年底的0.53。但同期,美国的货币流动速度却一直稳点在1.5—2.0。这反映出中国投放货币所产出的单位GDP效率在不断下降。1986年到2012年期间,中国M2增长153倍,名义GDP产出仅增长50倍,两者增速相差3倍。同期美国M2增长3.8倍,名义GDP增长3.5倍。两者增速基本持平。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形成中固定资产形成在GDP的占比连年攀升,从1986年的31%上升到2012年的47%,对经济的贡献程度接近一半。而同期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的占比一直稳定在GDP的70%左右。这种经济结构的不同使得中国的投放货币都变成了公路、铁路、厂房和住房等类似于“沉没成本”的固定资产,致使货币流通效率逐年下降,流动速度放缓。美国经济属于消费拉动型,货币的流通效率一直保持活力,从而保持了稳定的货币流动速度。
不难看出,中国货币投放速度过快而效率低下的现象与中国经济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方式是直接相关的。这种增长模式一方面必然造成较高的通胀水平(目前中国CPI是1986年的4.3倍,而美国仅为2.1倍),另一方面在人口红利逐步消逝、资本积累不可能持续高增长的条件下,经济产出必将面临放缓。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A股市场的走势真实反映了对于目前中国改革进程弱于预期。后期中国经济将面临增速下降的现实。
对于后期的A股走势,我们认为在10月底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并推出实质性改革方案之前不应抱有太多的期望。经济的弱复苏难以支撑A股持续向上。股市弱势格局或将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