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抑通胀保增长有赖两种政策工具搭配得当
 

  2010年的经济形势的确算得上复杂,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均是如此。主要的发达经济体仍未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美、日等国的主要经济指标不容乐观,而在欧洲,危机似乎还在继续蔓延。但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受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环境的影响,热钱流入不断加剧,以致于不得不通过货币紧缩以及直接限制资本流入等手段,来对抗日益严重的资产泡沫。由于面对不同的问题,各国的宏观政策已经逐渐从危机初期的协同一致,转向了各行其是,汇率之争也开始逐渐升温。政策的脱钩以及相互干扰,使得各国的经济环境都出现了异常复杂的局面,同时也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1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定下了基调,即在“基本取向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前提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说,这一政策选择符合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一方面,在外需下降以及内需乏力的情况下,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继续保持积极的宏观政策仍有其重要性;而另一方面,受国际宽松货币政策环境的影响,通胀预期有所抬头,因而也就有了通过稳健宏观经济政策确保物价水平稳定的必要。

  在“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基础上,中央所确定的具体政策搭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搭配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所能开出的最经典的政策药方。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政府支出的扩大来弥补总需求的下降;同时以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形成。在理论上,如果运用得当,两种政策各司其职,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们所面临的复杂形势。但是,在实践层面,两种政策能否得到顺利实施并发挥其预想的效果,仍有许多不确定之处。

  财政赤字规模扩大有限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常要以财政赤字为前提,即只有当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公共部门才会形成净的需求,并提高社会总需求水平。从过去一段时间的情况看,我国中央财政大多数时候都保持着盈余,只是在2009年,为对抗金融危机,财政支出的大幅增加导致中央财政出现了7500亿左右的赤字,全国财政的赤字额则在9500亿元左右。即便如此,财政赤字规模占我国2009年GDP的比重也只有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有限。如果把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支出也纳入到广义财政政策的范畴,则财政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会大幅提高。但是,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支出,绝大多数是依靠银行贷款来获得资金来源,需要大量的信贷和货币投放。目前,鉴于其可能产生的种种风险,监管部门对此类投资项目已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对明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做出一些大致推断,在地方投融资平台受限的情况下,中央财政赤字的扩大似乎成为了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唯一渠道。但是,其具体规模与2009年相比,未必会有显著的上升,对经济增长能够产生的净影响非常有限。即使其规模有大幅的增加,财政赤字的融资来源也会形成新的问题。如果完全通过市场融资,必然会拉高市场利率(特别是在货币政策趋紧的情况下),对私人部门的投融资形成较强的挤出效应;如果直接由中央银行购买,又会导致货币投放的增加,似乎会对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形成一定的干扰。

  货币政策试图积极管理通胀

  “稳健”和“回归常态”已成为货币政策当局近来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而在实际操作上,最近两个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分别两次调高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水平,试图积极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明年的信贷投放总量进行了明确,信贷总量将维持在7.5万亿左右,增速约在16%左右,与2010年大致持平。由于2009年天量信贷投放导致基础增大,7.5万亿的增量以及16%增速与历史年份相比,并不能算是一个很紧的供给目标。要确保对通胀预期有效的管理,中央银行将不得不继续运用存款准备金以及加息手段。但从未来看,两种手段都面临一定的制约。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继续提升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特别是在银行监管继续强化的情况下,资本要求提高、拨备要求提高,再加上高企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等等因素叠加在一起,是否会对中国银行业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冲击,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而在加息方面,首先,过于频繁和大幅的利率提升可能会加重既有贷款人的负担,2009年超量投放出的许多问题贷款,违约风险或许会因此而上升。其次,对于国内的资金需求者而言,利率的大幅调升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构性问题,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可能会迅速上升。最后,持续加息会继续拉大中国与主要经济体的利差水平,对于近期才稍有缓解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热钱流入问题,或许又会产生新一轮的刺激?

  总体说来,对于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形势而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搭配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不过,也应该看到,在目前的环境下,两种政策工具的运用也都还存在着许多制约的因素,未必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而且,在政策的具体执行中,也还应该考虑这两种政策搭配所可能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毕竟,维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才是宏观政策的首要任务,过热以及严重的通货膨胀尽管都是需要关注的风险,但在可见的将来,或许并不是我们真正应该担心的问题。

  (作者:曾刚)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当代金融家 2011-06-02)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