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120天爱上南极
 

  只要有心,就可创造。很多东西,原来与自己毫不相干。有了心,那东西便千里万里的自动跑来找你。于是,人生的历程就改变了。

  我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和南极连在一起——一块相当于中国陆地面积1.45倍、世界上最寒冷、最干燥、风暴最大、唯一没有人类居住的净土。我们出发的时候,正是南极的夏天,气温在摄氏零度和零下三十度之间,南极冬天的极限气温则要达到零下八十九度。

  签下生死状

  中国第19次南极考察是历史上较为壮观的科考活动,其中为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项目——埃默里冰架考察,是中国的第一次。

  一个人在钢筋水泥森林中呆久了,需要受到狂风暴雪和惊涛骇浪的洗礼。南极考察有风险,临行前,每一位队员都在“生死文书”上签了字。

  “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我重视所有结局的过程,那是用心血、理想、信念、毅力串起的过程。我在茫茫南极路的120天时间里,写了13万字的报道发回报社,咆哮的西风带和南极的冰雪,好多次都让我担心自己还能支撑多久。

  我们有运气。无法想象,如果在魔鬼西风带,涌浪死缠住雪龙船不放,我们还能坚持多久?如果埃默里冰架上的冰缝再宽一点,再深一点,我还能不能爬出来?冰天雪地里直升飞机如果怎么都无法启动,我们会不会成为南极冰雪世界里的冰雕?所有这一切,其实在临行前签下生死文书的那一瞬间,画面已十分清晰。

  其实人世间许多事情,只要有心,只要用心去做,都是可以做成的。在我27年的记者生涯里,已有9次探险采访,没有理由再去南极冒这样的险。应该说,我是非常幸运的:成为中国第19次南极考察队的正式一员。在120个日日夜夜里,我和全体队员一起,战狂风,斗恶浪,抗严寒,在冰天雪地中磨练自己。

  晕并坚持着

  在茫茫的大海上,最难忍受的是晕船。可怕的涌浪从三面夹击着雪龙船。几百吨上千吨的海水灌到甲板上,甲板上用电焊焊住的铁家伙被打得稀里哗啦。雪龙船像一片树叶,漂浮在惊涛骇浪之间。

  绝大部分人都在晕船,有几个年轻队员昏睡三天三夜,喝口水都要吐。有队员晕得实在受不了要去跳海。健壮的我,这次像被扔进了洗衣机搅拌一样,有点生不如死的感觉。

  我晕船的症状是浑身冒冷汗,吃下去的东西在胃里跳舞。加上经常倒时差,把人搞得晕乎乎的。别人站不住了可以躺下,而我却不行,我得发稿!刚开始,半夜三更,我捧着电脑,在风雨交加的甲板上发稿,人淋得透湿。后来,手机早已没了信号,海事卫星电话接通很困难。没办法,我只能用绳子把自己绑在椅子上,用铁钩子把椅子固定住。头晕了,躺一会,爬起来再写,写晕了,则再躺一会,我没有给自己半点松懈的理由。

  长时间的极地生活,也让我饱尝了“南极病痛”:关节痛,皮肤焦,人肥胖。考察队员很容易得关节炎。我的左膝盖以前曾粉碎性骨折过,这次在南极,左膝时常酸痛,有时疼得走不了路。

  南极的紫外线辐射堪称世界之最,经常在雪地采访,脸发黑,晚上火辣辣地痛。原来以为南极考察会让人消瘦,可是四个月过去了,我神奇地变胖了,我们的食品以肉类为主,加上活动范围有限,人很容易长胖。

  除了采访写文章,我和大家一起干活。我是考察队的普通一员,样样活都干,卸货、扛油管、架电缆、清运垃圾、装修房屋、包扎水管——有些活我不会,便慢慢地边学边干。劳动出智慧,不久,我摸索出了一点门道,便不断替队员们出一些提高劳动效率的新点子。中山站站长老汤说我是“点子公司总经理”。

  创造无数No.1

  我们第19次南极考察队福分很高,在全体队员的努力下,创造了多项第一。

  首先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向埃默里冰架进军,揭开万年古冰的气象档案库,标志着中国南极考察事业向纵深推进。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向埃默里冰架进军,揭开万年古冰的气象档案库,标志着中国南极考察事业向纵深推进。在危机四伏的生命禁区,中国人成功钻取301米冰芯。

  直升飞机从普里兹湾一直往南,越过海面和浮冰,进入了埃默里冰架。我们好像到了月球一样,7.5万平方公里的冰面如同一个超级奶油蛋糕,我们陷在白色的奶油中。

  气温摄氏零下31度,脑子快要被冻僵了,一片麻木。冰冻的脸摸上去,就像一张纸,感觉怪怪的。冰面上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一天烤下来,脸绷得巨疼,人软软的,没有气力。

  中国的直升飞机,第一次成功飞进南极内陆464公里——格罗夫冰盖,这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周围冰裂缝太多,我们被告知:不能轻易离开营地10米。

  格罗夫冰盖考察队捷报频传,发现了4484块陨石,创造了中国陨石记录的第一。其中最大的为编号GRV021603的黑色陨石,其重量达到2000多克,队员们称之为国王。列第二的是编号为GRV021491的黄褐色陨石,其重量在1000克以上,被封为王后。这次格罗夫山考察收集到的陨石无论从数量、品质、单体重量来说都是惊人的。

  生逢其时的中国南极考察队,也封了我一个第一,是第一个在南极内陆纵深处发现陨石的记者。——南纬72度56分30秒,东经75度16分39秒,海拔2036米的格罗夫蓝冰区,我不小心摔了个四脚朝天,心里正窝火,抬头一看,前方有一块馒头状的深褐色石头,是陨石!我成了中国发现南极陨石的第15人。280克重的宝贝被编号为GRV021604。

  接触新事物

  在南极的日子里,每天接触许多新鲜的事物,时时体验特殊的冰雪生活。

  刚到南极,四周全是白茫茫的冰雪,我没有经验,忘了戴墨镜。一天下来,两只眼球疼痛难熬,晚上整夜睡不着。到早上一看,眼睛中布满血丝,红红的挺吓人。

  我们每天在冰天雪地中行走七八个小时,天天要穿到膝盖的长筒水靴。水靴大而笨重,走路很累。有时脚陷进深雪或沼泽中,好不容易脚拔出来了,水靴却还在里面。更糟糕的是,在海滩上不小心,海水会全部灌进靴内,湿漉漉地极其难受。

  南极是个“自由世界”,这里没有国界,没有海关,不用护照,不用签证。我们抽空访问了7个国家的考察站——智利、俄罗斯、阿根廷、巴西、乌拉圭、韩国和波兰站,7国考察站非常热情,特意升起了五星红旗欢迎中国朋友。双方互赠礼物,十分友好。在这里,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只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风雪严寒和意外事故。

  乔治王岛的西海岸,有许多又笨又可爱的海豹,我和几个队员来回跋涉三四个小时去欣赏。南极的动物不仅不怕人,不避人,而且对人类充满友情。海豹在我们面前忸怩作态,尽情表演,那种可爱的傻劲,着实让人兴奋。在南极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人与动物必须保持距离,严守“三米线原则”。

  企鹅岛日记

  长城站的正前方,是著名的企鹅岛,那是一个自然保护区。德国姑娘西蒙娜和几位科学家经年累月地守卫在那里,苦心研究着企鹅与人类的关系。

  我们登上企鹅岛。眼前的山坡上,一片黑压压,成千上万只企鹅在抚育后代和玩耍。那里有三种最常见的企鹅:白领黑带的帽带企鹅,口抹朱唇、足履红靴的金图企鹅和生育最多的阿德雷企鹅。

  企鹅充满性灵,实行一夫一妻制,非常恩爱。雄企鹅每年三月从大海回到自己的家,一个月内找到爱人完成婚配。雌企鹅把蛋生下来,一般只有两只,便交给雄企鹅去孵,然后独自步行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回到大海捕鱼,补充失去的体能。

  此时,雄企鹅把蛋放在自己的脚面上,把腹部垂下,保护蛋的温暖。这个动作要保持60多天,它们不吃不喝不动。这个时间,正是南极的寒冬,气温降至摄氏零下60多度,黑夜漫漫。

  熬过寒冬,小企鹅出世了,雌企鹅已从大海补充体能回来,还带回来给小企鹅的第一口食物。此时,雄企鹅已经近3个月没有进食了,体重差不多减轻一半,真是少有的“英雄爸爸”。

  我们看到,企鹅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潇洒浪漫。那天风很大,它们在风雪中的神态,我心为之震动。高高的山上,它们以弱小的身躯,昂首一步步艰难地爬上去,面向大海,寻找难得的阳光。

  企鹅的居住条件很简陋,它们的家只有一小堆石头。求爱的方式也很纯朴,雄企鹅诚恳地向意中人含上一块小石头,以表爱意。有的懒惰企鹅偷人家的石头,当走到爱人面前,又表现出英雄的仪表,为博红颜一笑。这些伎俩,实际与人的分别不大。

  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小企鹅纷纷出世,妈妈们在喂食。南极的暴风雪是无情的,有时会把整个岛的巢埋没,身为父母的企鹅依然勇敢昂首,坚守巢穴,只为了养育自己的后代。在风雪中,它们以全身仅有的热力,把小企鹅抱在怀里,自己却不吃不喝。看了叫人感动。

  企鹅的方向感出奇的强,它们无论走到何处,每年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准确无误地返回世世代代相守的聚集地,返回企鹅岛。企鹅的时间概念也非常精确,它们不仅能在每年的同一时间,最多相差一两天,按时返回家乡。雌企鹅更能准确算出小企鹅出世的时间,及时从几百公里以外的大海返回,给孩子喂食。

  南极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有着大量的奥秘等待着人类去探索,有着丰富的资源等待着人们去发掘,有着众多的第一等待着我们去赢取!

  我向南极抛出了人生的一条抛物线,有起点,我看着它带着我所有的努力和希望,清清楚楚地落在了一个地方。我经历了整个南极考察过程的每一个生死时刻,它是我生命的一个点,这个点让我想到许多东西,我感谢它的出现和存在,它对我来说刻骨铭心。

  (作者:强荧)


(2007-09-11)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