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0日,28只创业板新股集体上市。十年磨一剑。创业板吸引了太多的目光。
融资、爆炒、造富、高市盈率,关于创业板这个新生事物,它的推出在中国资本市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自然也面临着各方欣赏或是质疑的声音。作为参与创业板的投资者,必须对创业板市场有着充分的理解,对其中的风险和机遇有着全面的分析。
创业板,顾名思义就是给创业型企业上市融资的股票市场,主要是为了扶持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
创业板市场的风险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创业板企业的退出风险和创业板市场的高波动性风险。创业板企业的退出风险主要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来考虑。这种风险在创业板推出的初期不是非常显著,而更多的是出现在创业板市场运行两三年之后。国内创业板市场的退市机制更为灵活,因此这种风险将主要体现为择股的风险。
创业板的风险也正是其诱惑力之所在。在震荡市中,真正能给投资者带来利益的,就是具备高成长性的该类公司。笔者认为,选择创业板公司应该遵循“专、新、特、实”四个方面。“专”指在产业链具有核心技术,“新”指新兴产业,“特”指技术或产品的惟一性,“实”是资产质量良好、财务风险小的公司。所以,仔细甄别公司发展前景,选定优质公司并坚定持有,是获取超额利润的最佳模式,也是我们所认可的创业板选股的策略。
当前时间为2010年初,经过09年大盘的单边上涨以后,当前市场呈现震荡调整的态势,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市场呈现结构性高估,主要表现为小盘股估值溢价和相对超额收益均处于历史高位,这意味小市值个股的结构性调整风险较大。作为小盘股的典型代表,创业板个股在经历上市初期的上涨后,其后市运行将受到这种市场风格的影响。我们看到,第二批上市的创业板个股,二级市场的炒作上明显降温。我们认为,创业板后续的扩容压力将平抑市场热情,同时高市盈率发行新股将严重挤占二级市场的上涨空间。如果估值已经透支其成长性,那么在主板市场弱势的大环境下,创业板不能独善其身,其估值必将向理性回归,个股分化将是大概率事件。
等待冷却,于退潮之后精选个股,是当前创业板投资的技巧。创业板自开市以来,遭资金炒作的迹象明显,这阻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每个监管机构和交易机构出于对新生事物的呵护,都应给以理性的指导和监管。随着投资者的风险意识的增强,将会在较长时期内促进创业板理性运行。到那个时候,将是参与创业板市场投资者的“大考”阶段。
(工行网站特约 作者:武藤龙)
武腾龙 国金证券投资经理,西南财经大学MBA硕士,成都电视台33频道《证券之夜》栏目特邀嘉宾,成都经济电视台15频道特约财经评论员。12年证券投资从业经历,擅长对于中国经济政策和A股市场深度分析,对于市场运行具有独到的前瞻性研判和把握能力,对市场热点的把握也是以先知先觉著称。武腾龙以其“确定性预期”理念和投资思路,带领客户搏击市场,赢得一大批忠实粉丝。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