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信托理财走进很多人的视野。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国内信托业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 4.8万亿元,这相比于2006年底的3500亿元,五年内,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的增长接近14倍。与公募基金2.1万亿元的规模相比,信托以其独特的优势赢得了投资者的青睐。
信托产品的收益率通常高于居民价格指数(CPI),近几年更是超过了公募基金的水准。但是,信托计划存在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在投资信托产品时需要特别留意。
首先,投资者应选择规范的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对于财务不佳、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经营风险较高的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应该谨慎购买。
其次,仔细研读合同。签署合同前,投资者应该考虑信托项目的收益达到信托公司承诺收益的可能性,比如说,房地产项目从买地、建设到销售再到结算利润,至少也要一两年时间,而股权信托项目在短时间内提升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较为可观的利润似乎是不现实的。如果信托公司承诺收益的到期实现可能性较小的话,这样的信托产品风险较高,即使到期能够实现信托收益,也很有可能不是来源于信托项目本身,而是保证人或信托公司以其固有资产支付的。签订合同时,投资者应该与信托公司就信托财产的审计事宜、信托计划的信息披露进行明确约定,要求信托公司定期向委托人、受益人或其他指定的人选披露信托财产的最新情况,并且定期公布信托财产的审计报告。
第三,留意风险控制手段。信托产品属于个性化投资产品,不同信托项目风险是不同的,信托公司可以通过抵押、质押、担保、强制公证等进行风险控制。但遗憾的是目前没有独立第三方对信托产品进行风险评级,信托公司一般也不对自己的信托产品进行风险分级。以目前比较火爆的矿产信托为例,矿产信托的风险控制手段较少,目前主要是以采矿权或者探矿权抵押为主,但是采矿权和探矿权的价值很难评估,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风险性。投资者咨询产品信息时,务必要弄清楚项目的风险控制方式。
最后,信托计划一旦成立后,投资者几乎处于对信托财产的失控状态,投资者平时可多通过信托公司查询相关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