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名著是文学史上的精粹,历来为世人传诵,且经久不衰。在大量的收藏品中也能看到它们的踪影,成为了收藏者热衷的收集与投资目标。作为近年来卡市的奇葩──地铁卡上的古典题材,同样深得集藏者的青睐。
市场吸引力不小
上海地铁卡在古典文学题材的发行上,留下了浓重的笔墨,自2000年开始发行“水浒”系列地铁卡后,就将中国最著名的“四大名著”依次搬上地铁卡画面,这些名著均邀请知名画家精心创作,通过不同的绘画风格,不仅将名著的神韵跃然卡上,同时也可领略到中国传统绘画的不同流派风格与发展趋势。
“四大名著”地铁卡从2000年开始以系列形式单独成套发行,历时近5年之久才告完成。其中“水浒”系列共12组109枚,“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均为10组60枚。有趣的是,“红楼梦”还单独发行了“金陵十二钗”,这套诗与画相结合的地铁卡全套共24枚,颇受收藏者心仪。笔者在今年6月中旬到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纪念卡专卖店”购买新卡时,居然还看到有集藏者在求购此套诗情画意浓郁的古色古香地铁卡,而其离发行已经过了整整十年,可见魅力之大。
新卡发行受关注
“四大名著”地铁卡发行结束后,市场一度气氛活跃,但因后继新品种难现,使得古典题材在市场冷落了一段时间。但为什么近期人们对“四大名著”地铁卡的兴趣重燃呢?这与2010年亮相的“西厢记”有关。
在中断了6年之后,上海地铁卡的古典文学题材再度恢复发行,其中2010年发行了“西厢记”地铁卡,2011年上半年则发行了“桃花扇”地铁卡,而从发行计划看下半年还有“牡丹亭”的身影。如此古代文学题材系列的延续已是不争事实,也由此令后来的集藏者在收藏“西厢记”与“桃花扇”后,开始寻觅此前发行的“四大名著”,造成交易活跃现象实属情理之中。
2010年开始发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材系列,并没有采取此前大套多组的方式,而是采取了4枚一套的小规格形式发行,画面均采用著名画家的传世之作。如“西厢记”地铁卡就采用了王淑晖最为经典的“惊艳”、“听琴”、“佳期”和“长亭”四幅画面,几乎浓缩了“西厢记”的精华。而4月份发行的“桃花扇”地铁卡则采用任率英早前绘制画面,其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风格将“桃花扇”的精髓刻画得栩栩如生。
价格潜力正显现
尽管近两年来发行的古典文学题材地铁卡规模明显缩小,但从文学史地位看,这种安排是合情合理的,毕竟“四大名著”的地位难撼。好在目前发行的“西厢记”、“桃花扇”等地铁卡采用名家的传世之作,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规模不济的缺憾,形成了相得益彰的互补格局,在安排上也起到轻重缓急的效果。
“西厢记”和“桃花扇”地铁卡发行后,同样也受到集藏者的欢迎,一些对地铁纪念卡并不熟悉的收藏者,更是闻讯购买收藏,其中不少人在专卖店看到此前发行的“四大名著”地铁卡后,怦然心动者不少,以至于找寻“四大名著”系列地铁卡者明显增多,使整个地铁卡市场热点在原来一统天下的电影海报地铁卡热点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板块热点,这无疑显示出地铁卡题材的优势在进一步增大。
虽然从近期看中国古典文学题材地铁卡的价格变化并不大,但随着成交的逐步活跃和放大,市场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尤其是二级市场上部分品种的价格日趋坚挺,像“水浒”第一组的价格就已经攀升到300元附近,造成全套价格也由此前的1050元上扬到1200元附近,而“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地铁卡的价格也出现了15%的上扬。这说明在买气增加的情况下,中国古典文学题材地铁卡的市场价值和投资价值正受到越来越多集藏者和投资者的重视,供求关系正逐步向临界点嬗变。
(作者:宝木)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