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家具的市民应该都比较了解,现在家具市场都打“红木”牌。红木之所以被贴上“奢侈品”的标签是有它的原因的:稀缺资源、手工打造、文化底蕴,这些都提升了红木家具的价值。但激烈的市场竞争难免给这个市场造成一定的混乱,而对那些像投资红木的人们,我们也想说一句:切勿盲目。
红木家具行业的竞争混乱首先在于以次充好。一把红酸枝木太师椅的价格是一把红酸枝木和白酸枝木混合造太师椅价格的两倍甚至更高。而且外行是绝对看不出来二者的区别的。以次充好的案例并不仅限于此。红木家具的行业标准中严格规定红木家具可见外表面必须全部使用心材,白边只允许出现在非直接接触到的部分且用量不得超过用料部分的十分之一。而现实情况是,部分不法的红木生产商利用上色等特殊工艺以边材冒充心材出售,以牟取暴利。
其次,工艺“被奢侈”化也是该行业经营的混乱之一。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红木家具中蕴藏的文化之美、历史之美才是让他们真正着迷的根源所在。而承载这些的恰恰是红木家具的“工艺”。在红木的价值判定上,工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审美情趣永远是红木家具鉴赏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众所周知,红木家具的主体结构必须是榫卯结构,用金属件联结的不能算是红木家具。事实上,复杂的榫卯结构和简单的榫卯结构相比,需要耗费技术工人5倍甚至6倍以上的时间和精力。于是行话所谓的“偷工”就出现了。这种“偷工”而成的红木家具从表面上看与正常的红木家具毫无区别,但是却大大缩短了红木家具的使用寿命。而历久弥新、代代使用恰恰是红木家具不可忽视的价值所在。
由于近年来投资环境的不稳定性,导致众多投资者从传统的投资渠道中转移出来,进入到新兴的行业中,红木家具便是其中之一。专家表示,红木家具的用料和工艺决定了其价值,而占据主导地位的首选是工艺。并不是说所有的红木家具都可以入选“收藏级”,只有用料精良、工艺精美的红木家具才具备投资和收藏价值,或者说是保值和增值的功能。但是市场在利益的驱动下,无形中夸大了红木的投资和收藏价值,这其实并不利于红木行业的良好发展。
(作者:吴魏君)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