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扩容压力源自“结构性”

 

  自2009年年中开始,沪深两市新股发行不断加速,并在2011年一季度达到高潮。进入2012年,管理层和沪深交易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新股发行约束机制以及抑制新股炒作的举措,在新股发行价格层面及上市首日交易层面起到了一定的约束和管理作用。但股票供给过剩,尤其是创业板和中小板股票供给过剩的情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投资者也自然而然地依据最基本的供需原理做出选择:回避供给量过大的股票类别而另寻他途。而总体来看,大量的股票供给对于目前的A股市场存在着相当大的实质性压力,或者至少对相关上市板的股票形成结构性压力。

  中小板创业板总市值快速增长

  2009年6月18日,桂林三金获准发行,成为因金融危机中断的IPO重启后的第一单。此后,沪深A股的新股发行不断加快,至今已有790只个股上市,平均每个交易日有3只以上的新股上市。这其中,在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的个股有706只,占比接近90%,可以看到,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扩容速度远超主板。

  快速的新股供给导致相关上市板总市值快速增加。统计显示,目前中小板总市值为30190.13亿元,较2009年6月30日增加了20086.63亿元,增幅超过两倍,而同期中小板综合指数的上涨幅度仅有21.67%,也就是说中小板总市值增长中绝大部分来自于新股发行。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创业板上,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该板块的股票数量从创立之初的28只迅速增加至目前的311只,总市值由不足1500亿元增加至目前的7500亿元,增幅超过4倍。

  从最基本的原理讲,“构筑”上市公司的市值需要同等数量的资金,市值越大,需要的资金就越多。因此股票的快速供给,实际上消耗了大量的资金,从而对股市的流动性造成极大压力。

  三途径压制股价

  大量的股票供给对于股票价格的压制是显而易见的,而其传导的途径大致有3条。

  首先是IPO募资直接“吸金”,通过网上及网下申购消耗不少资金,而这些大都是股票市场的存量资金。统计显示,2009年6月至今IPO合计募资额超过1万亿元,这大致相当于沪深A股同期平均流通市值的6%左右。

  其次是大量供给导致某些大类股票资源过剩,从而在二级市场分流资金。新兴产业股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当投资者发现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股票在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的时候,它们就显得没那么金贵了。再加上高价发行、高估值发行和高超募率发行透支了不少公司的成长性,投资者对这些股票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淡。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很多创业板或中小板股票上市后,随着股价的节节下行,其成交额和换手率越来越小,显示出投资者的交投意愿在逐渐消退。

  最后,也是对股价有长期压制作用的,就是大小非的解禁及减持。这需要从两个层面分析,一是公司的上市过程其实是带有杠杆性质的,圈的是发行股份的钱,而实际的股票供给(也就是市值供给)要远大于其IPO阶段的募资规模;二是在高估值发行的情况下,不仅仅股票的供给量大,而且其成本低,这同样增加了原始股东在二级市场上套现的动力。因此,新股对于市场造成的压力更多的在于限售股部分。

  结构性压力凸显

  分析人士认为,从主板与中小板、创业板扩容速度的对比来看,股票供给的压力可能是结构性的,相比之下,中小市值股票面临的压力会更大。从目前的数据看,上海主板A股和深圳主板A股的流通比例(流通市值/总市值)分别为67%和76%,而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为53%和36%。可以想见,未来大小非解禁造成的股票供给压力是巨大的,它或将取代估值压力,成为未来抑制中小市值股票价格的最重要因素。

  不过,通过不同的股票分类方式,这种压力也可能扩展到主板之上,例如新兴产业股、高科技股、高成长股等。但总体来说,高速供给将从同类股票中吓退不少资金,并将其推向供给压力相对较小的股票类别,如蓝筹股。这也是2011年以来中小板股票及创业板股票持续跑输主板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

  考虑到未来股票供给的数量和频率不会放缓(已通过待发行87家,超过500家待审),而解禁潮又不断来袭,中小市值个股的供给压力几乎可以认为是无限的,因此预计相关股票的价格走势仍不乐观。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中国证券报 2012-04-26)
【关闭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报摘要 多空揭秘
工具
要闻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