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城市化催生的细分市场

 

  在中国,土壤修复的兴起,与城市化进程紧密相连。这其中,更得益于近些年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大量位于城区的污染企业从市中心迁出,以此满足房地产和城市建设对市区土地的饥渴需求。

  迁走的化工厂、焦化厂、农药厂、加油站等,给城市土地遗留下来的是重金属污染、持续性有机污染和电子废弃物污染场。这些土壤污染如若处置不当,将给附近居民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

  2004年4月28日,北京宋家庄地铁站施工现场,3名工人在挖掘原农药厂遗留土壤时急性中毒。随后,北京市环保局对场地进检测,并将受污染土壤挖走焚烧。这一事件,拉开了中国工业污染土壤修复的序幕。据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土壤修复与开发研究报告》统计,近年来仅北京一地,四环内就有百余家污染企业搬迁,置换出800万平方米工业用地用以再开发。

  按照2007年北京市环保局发布的有关通知,在工业用地原址重新开发利用前,必须进行场地环境评价。针对污染场地必须制定修复方案,污染场地经治理修复合格后,方可进行其他用途的开发建设。

  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前,也发布了关于土壤修复的相关标准。除北京、上海外,全国范围内如重庆、浙江、江苏和沈阳等城市,都已经开展了土壤修复的示范项目。目前,已展开试点的城市基本按照“收储、评估、修复、验收”程序进行土壤修复,正是这一程序,催生出了土壤修复这一细分环保市场。据中国环境修复网粗略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已有几十亿元。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中国证券报 2012-03-27)
【关闭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报摘要 多空揭秘
工具
要闻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