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封闭期临近结束,分级基金转型减压

 

  临近4月,一家基金公司即将召开决定旗下分级基金转型事项的持有人大会。由于封闭期将要结束,这只资产规模超过百亿的股票型分级基金一旦打开,或将面临不容忽视的赎回压力。为此,该公司拟将此前的封闭式分级基金转型为开放式指数分级基金。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若此次转型成功,指数分级基金的形式或可打消投资者对于基金经理主动投资能力的不确定感;而且,分级运作的形式仍能吸引不少对杠杆有偏好的投资者,可能会降低赎回压力。这次转型尝试,或可为将来部分封闭期结束的分级基金提供借鉴。

  临近开放赎回压力陡增

  上述分级基金于2009年上半年成立,曾一举募得超百亿规模,市场热捧可见一斑。这只基金原计划在封闭期满后,将A份额与B份额按基金合同约定和交易所有关规则转换为上市开放式基金(LOF)份额,但今年3月以来,随着封闭期的日益临近,这家基金公司却开始谋求将基金转型为开放式运作的指数分级基金。近日,基金公司正积极与持有人沟通,讨论转型事项的持有人大会也正在筹办之中。

  考虑到封闭运作近三年来,这只分级基金基础份额的累计净值仍低于0.9元,业绩表现给予投资者的信心略显不足,而逾百亿的资产规模,一旦打开封闭如果出现巨额赎回,将给基金公司带来不小的经营压力。这也正是基金公司尝试转型的主要原因。

  一位证券公司基金研究员对这只分级基金的转型方案表示认可。他认为封闭期结束后,转型成为指数分级基金,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将明显强于原有的转换成LOF基金的方案。不过,他并不单纯是从业绩角度来考量的。“如果按原方案转为普通的LOF,将使相当一部分对于投资杠杆率有喜好的机构投资者离场;另外,A类份额的持有人本来追求的是低风险稳健收益,而一旦转为LOF,他们面临的将是一般股票型基金的风险,风险程度要远高于此前A类份额所承受的份量。所以两方面都不讨好。现在如果成功转型为指数分级基金,则既可以打消投资者对于基金管理人主动投资能力的一些疑虑,同时因为分级基金的市场热度还很高,也比较容易得到持有人的肯定。”他分析说。

  未雨绸缪基金公司降压

  中国证券报注意到,近年来陆续成立的分级基金虽然架构基本相似,但在产品销售方式、封闭期限、杠杆率等方面都有不同设计。总体而言,债券型分级基金中存在封闭运作期的相对更多。有的是在基金成立后封闭5年,但A、B类份额均可在二级市场上市交易;有的则是A类份额每阶段开放一次,而B类份额则封闭3年。

  相关人士介绍,一些公司发行具有封闭运作期的分级债基,其初衷是3至5年的封闭期,为基金经理提供了一个有利于精选券种和持有高收益债的环境,由此将有助于为基金持有人提供较好的投资回报。此外,在股市低迷和基金行业近两年的经营困境下,能有几十亿元稳定的资金流入,在几年内没有赎回的担忧,这也是不少基金公司的用意所在。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中国证券报 2012-03-28)
【关闭窗口】
提示
交易提示 四大报摘要 多空揭秘
工具
要闻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