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 自然 自由
让财富为您创造更多的自由
贵宾待遇,专业理财
理财金账户特约商户及具体优惠
身为我们贵宾的您专有的刊物
君子爱财,理之有道

山东枣庄多措并举化解产能过剩效果显著

 

  核心提示:山东枣庄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多年来形成了煤炭、水泥、煤化工等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些产业几乎都成了全国范围内产能过剩的产业。近年来,枣庄市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充分依靠市场、科技和政策化解产能过剩,取得了较好效果。

  山东枣庄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多年来形成了煤炭、水泥、煤化工等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些产业几乎都成了全国范围内产能过剩的产业。近年来,枣庄市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充分依靠市场、科技和政策化解产能过剩,取得了较好效果。

  市场化重组压减了产能提升了效益

  枣庄申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老牌水泥企业,年产水泥熟料300多万吨,近几年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公司总经理徐志森告诉记者,由于全国性的产能过剩,水泥企业普遍日子不好过,大家都抱着“宁丢利润不丢市场”的心态硬挺着,所以行业产能一直下不来,形成了恶性循环。

  据了解,枣庄市原有水泥熟料年产能3000多万吨,约占山东省水泥产能的1/3。由于水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布局分散,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形势下,同质化竞争问题愈加突出,水泥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同时,长期对石灰石的无序开采,境内许多山体、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在水泥企业比较密集的区域,粉尘污染十分严重。

  2012年枣庄开启了水泥产业市场化重组步伐。当地两家最大的水泥企业强强联合,即枣庄泉兴集团和枣庄中联水泥共同出资组建了山东泉兴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泉兴中联又对其他水泥企业进行重组。到2013年上半年,泉兴中联完成了对枣庄市2/3水泥产能的整合重组,提升了全市水泥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

  徐志森说,重组后原申丰水泥年产能从300万吨下降到260万吨,同时由中联集团统一采购大宗原料,统一销售产品,公司成本下降效益上升,重组当年就盈利4600万元。 

  枣庄市市长张术平说,水泥行业市场化重组后,带来了“一降三升”:一是产能明显下降。2013年产能同比下降6.5%,2014年预计再降10个百分点。二是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整合重组后,每吨水泥销售价格上涨约30元,全市水泥行业税收同比增长30%以上,今年预计可以达到60%以上。三是生态效益显著提升。据测算,重组后的水泥企业去年四季度同比就节约石灰石开采量290万吨、标煤13万吨、用电量3亿度,减少排放二氧化硫360吨、氮氧化物9500吨、粉尘1400吨,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四是社会效益显著提升。重组后的水泥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3300多元,增长10%左右,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靠科技拉长产业链条变过剩产品为紧俏产品

  枣庄市滕州市(县级市)鲍沟镇是全国重要的玻璃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江北最大的玻璃集散地。鲍沟镇镇长宋彦德告诉记者,压减玻璃过剩产能的主要做法是通过提升产品科技含量,逐步淘汰过剩的平板玻璃生产线,转产市场紧俏的高端玻璃,如超白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丝印玻璃、立体彩镜玻璃、建筑玻璃、防弹玻璃等高端装饰和特殊功能玻璃等。

  滕州金晶玻璃有限公司企管部经理王建民告诉记者,由于平板玻璃全国范围内产能过剩,产品销售疲软,产品积压严重,库房都存不下,只能露天放到院子里。去年以来,公司对4条生产线中的2条进行了技术改造,从生产普通平板玻璃转为生产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大的超白玻璃和在线镀膜玻璃,企业效益明显改观。

  宋彦德说,转型升级使整个玻璃产业的效益大幅提升。2013年,鲍沟镇玻璃产业实现产值104亿元,同比增长27.6%,实现利税7.6亿元,同比增长22.3%。

  煤化工是枣庄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产能过剩行业。据介绍,煤化工行业产能过剩主要是指传统煤化工产品过剩,例如甲醇、尿素、醋酸等,而煤化工深加工产品市场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

  2010年,枣庄市与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百万吨烯烃及精细化工基地战略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180亿元。记者近日在项目建设基地看到,厂房已全部建设完毕、设备正在安装。项目建设负责人告诉记者,年底全部建成后,可年产烯烃60万吨,需要消化甲醇180万吨,枣庄本地的甲醇产品将从过剩转变为短缺,还需要从外地购进原料。

  枣庄市煤化工行业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拉长产业链、提升产品质量,既化解了过剩产能,又提升了企业效益。

  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关停落后产能

  2009年,枣庄被国务院批准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枣庄市充分利用资源型城市转型有关政策,有效压减煤炭、水泥等传统行业产能,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据介绍,作为传统的煤炭生产基地,煤炭开采一直是枣庄市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开采,枣庄煤炭资源接近枯竭。枣庄市原有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19处,目前已经关停了12处,剩余7处小煤矿的关停工作正在有序进行。2015年底前,全部小煤矿关停后可压减煤炭产能近600万吨。同时,该市利用有关政策,彻底淘汰水泥立窑生产线。

  2007年11月7日,枣庄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具有标志意义的水泥“第一爆”,9条年产10万吨的立窑生产线被集中爆破,拉开了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截至2013年底,枣庄淘汰水泥立窑生产线264条,淘汰立窑水泥熟料产能2640万吨。目前,立窑水泥生产已成为历史,13家企业已建成21条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旋窑水泥熟料总产能2650万吨。

  张术平说,压减产能过剩不是简单的一关了之,必须解决好后续的债务化解、职工分流、生态修复、接续产业等多方面问题。例如,在压减水泥产能过程中,枣庄结合工作实际,实施“三不变”政策,即各水泥企业的原有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保持不变;原有的工资、福利待遇保持不变;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保持不变,兼顾了各方利益,稳定了职工的思想情绪,稳定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为顺利推进市场化重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营造了良好环境。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14-10-16)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