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中国工商银行2005年经营成效显著
 

  经初步统计,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境内外机构实现经营利润902亿元,比上年增加155亿元,其中账面利润280亿元,比上年增长7.5倍。截至2005年底,工商银行境内外分行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比例分别为2.49%和4.43%,持续保持了不良资产余额和比例的双降态势;资本充足率为10.26%,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9.23%;按应计口径计算拨备覆盖率保持在100%。据了解,工商银行聘请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正在对该行的这些指标进行全面审计。

  2005年,工商银行实现了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转变,成立了股份公司。这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几年来工商银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对于工商银行的评价,数字也许最有说服力。在“十五”期间工商银行的经营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经初步统计,从经营效益上看,2000年工商银行实现经营利润 100亿元,而2005年是这个数字的9倍;在资产质量上,工商银行搬掉了“三座大山”:2000年底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为34.44%,到2005年底不良贷款比率为4.43%,下降了30个百分点,同时,处置了1800多亿元的非信贷资产,转化了近1万亿元靠借新还旧维持周转的所谓“常青藤”贷款的潜在风险;从收入结构上看,2000年工商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收入占到营业净收入的近70%,而2005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53%,另外的47%来自于交易投资类业务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收入构成明显优化;资产结构构成更趋合理,2000 年工商银行的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近70%,2005年底则为51%左右,在贷款方面,2005年底该行的个人贷款余额在全部贷款余额中的占比超过了16%,而2000年这一数字仅为5%。

  最为可喜的是,五年来工商银行的竞争力有了显著提高,这一方面可以从上述的盈利能力增强和经营结构优化上看出来,另一方面还突出地体现在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上。经初步统计,2005年工商银行的成本收入比从2000年的63.59%下降到了38.49%,五年来人均有效资产从668万元提高到1705万元,人均存款从6 90万元提高到1528万元,人均贷款从512万元提高到866万元,人均营业净收入由16.77万元提高到39万元,人均经营利润从2.12万元提高到24.55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20.62%、17.25%、11.07%、18.4% 、63.16%左右。同时,工商银行以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为指导,以先进的信息科技为支撑,在管理和业务领域齐头并进搞创新,在国内同业率先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并建成了承载所有业务的处理平台,对全行每一笔贷款实现了全程实时集中控制和监测,对分支机构进行扁平化试点改革,最早建立了票据和银行卡专营机构,在电子银行、理财、银行卡、资产托管、票据等新业务领域占据并持续保持了市场领先优势。

  我们看到,在加大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的同时,工商银行进一步巩固了传统业务的优势地位,其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都得到了良好发展。经初步统计,2005年工商银行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了5755亿元,比上年多增了1279亿元,流动性充沛;信贷投量投向适度合理,全年本外币各项贷款累计投放3.5万亿元,其中新增加贷款2119亿元,在继续增加对基础产业和瓶颈行业重点建设项目信贷投放的同时,对企业流动资金需求给予了更多支持,全年累计发放短期贷款1.28万亿元,对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和个人消费需求增加了信贷投放,累放额分别为1860亿元和2037亿元;2005年人民币对公业务结算量达到了185万亿。

  市场和业界认为,由于前期准备充分,方法步骤规范、稳妥,工商银行的股改工作进展顺利。从实施财务重组以来,工商银行就宣称,以前该行一直以完善公司治理和转变经营模式及增长方式为改革重心,今后这个目标也不会改变。据了解,工商银行在股改之初确定的17项任务绝大多数已经完成,目前该行的“三会”及高管层已经开始按照公司章程及各自规则进行运作,新的经营绩效考评办法付诸实施,分产品、分部门、分机构的业绩价值管理系统已经投入应用,新旧财务会计体系转换已经完成,资本管理和全面风险拨备制度框架业已建立,内部评级法工程取得了新的进展,全面推行了信贷资产十二级分类管理,独立的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体系和覆盖全领域、全流程的内控合规管理体系开始运作。

  当前,工商银行正在进一步把股改引向深入,将全面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以客户为中心建设流程银行,进一步分离前台、中台和后台职能,调整机构设置,推进扁平化管理。实施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和费用分配制度,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稳健做好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工作,创造条件推进公开发行上市。


(2006-01-30)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