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万物复苏。转眼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VIP客户的尊享读物《行家》杂志迎来了5岁的生日。在这5年间,《行家》杂志茁壮成长,而由“行家”二字扩展出来的衍生物也如潮涌动般地蔓延开来。如今的“行家”,已不仅仅是一个商标、一个符号,更多的是一个展现工行上海市分行文化涵养的金融品牌,一座连接工行与客户之间的情感桥梁,并在岁月的沉淀中播撒下诚信、关怀与友谊的种子,把银行和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近,留下了一段段精彩的回忆……
“行家”真体验 ----秀出城市风情名片
虚拟网络银行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不少人开始预言,传统的银行网点将逐渐被取代。但是,工行上海市分行相信,用现代科技精心包装的银行网点始终将成为上海这个金融中心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在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中,中国工商银行拥有数量最多的银行网点,其中,为顶级高端客户服务的“行家”财富管理中心,则在伸手可触云彩的上海之巅散发着熠熠生辉的都市风情。
“行家”财富管理中心的设计理念匠心独具,其运用的金色,与工行理财金账户的色系保持一致,行家LOGO英文配以中国元素的书名号,既显大气又具韵味。“行家”财富管理中心里汇聚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一对住在浦东的老夫妇,曾是多家银行的贵宾客户,但是当他们成为了卢湾金钟行家财富管理中心的会员制客户之后,他们把所有的存款都搬到了金钟支行,接着又介绍儿子、女婿、侄子等亲朋好友到这里来办理个人理财业务,成为了这家财富管理中心的忠实家族客户。
一位香港演艺圈著名的艺人,经常在不同的城市间穿梭,可是多年来,她却一直将自己的银行账户安置在第二营业部的行家财富管理中心。环境优雅的财富中心、私密性很强的VIP包房让人顿生安全感,客户经理热情、周到、专业的服务也让这位经常在外漂泊的艺人有了家的感觉。
作为工行上海市分行400多家网点的“首富”,南市斜桥“行家”财富管理中心始终坚持为会员制客户提供二对一的专属服务。所谓二对一,就是由客户经理接待客户、设计方案,客户经理助理为客户操作并做具体的操作指导。由于客户经理是复合型人才,有的精通法律知识,有的深谙房地产业务,他们用纵横交错的关系网络,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衍生服务,因此,与很多客户都建立了长久的良好关系。一位法国客人曾经这样说道:“斜桥行家财富管理中心的客户经理英文很棒,在办理银行业务的过程中我们成为了好朋友,所以即使我搬了家,也没有因此将我的账户挪窝。”专业周到的服务水准、优雅舒适的服务环境使斜桥行家财富管理中心在2007年被沪上知名媒体《理财周刊》评为上海“五星级财富管理中心”的称号,由此,它也成为了上海市首批获得“五星级”财富管理中心的金融服务机构。
经过近几年来的打造与经营,“行家”财富管理中心已从当初的几家发展到了十多家,无论是霓虹灯闪耀的时尚淮海路、人杰地灵的文化虹口区、还是钢筋水泥的金融陆家嘴,都遍布了它们的身影,而几乎每个“行家”财富管理中心,都可以为我们讲述一件件感人的岁月轶事,一个个有趣的时尚故事。
“行家”真功夫 ----开启另一扇财富门
2007年的股市行情震荡反复,作为个人投资者,在某全球500强跨国企业工作的方先生感觉,现在的资本市场是越来越难操作了,“希望能在市场上找到一种不需太费心思,但稳健、风险又不高并且可以获取一定收益的理财方式”,于是,在理财师的推荐下,方先生购买了由工行上海市分行自行研发的“行家•灵通快线”打新股人民币理财产品。
“行家•灵通快线”是一款全国首创的打新股人民币理财产品,由专业化团队操作,通过集合个人资金参与申购大盘蓝筹股,新股上市首日即抛售中签股份,投资者按照认购份额分享投资收益,流动性强、投资期限短。从以往的运作情况来看,一般5万元4天的收益为200元左右,如果一年投资15次,年收益可超过6%,高于同期定期利率。“之前,用自己的资金去打新股总是徒劳而归,而‘行家•灵通快线’却轻易地让我成为了打新股的尝鲜者。” 方先生这样说道。
一直以来,工商银行不乏像这样“行家”出品的明星理财产品,“金行家”系列个人黄金投资产品就是其中之一。
新一轮黄金大牛市的到来,使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将黄金作为投资获利工具。然而,虽然近年来诸如金条、金银币等贵金属的投资方兴未艾,但是它们往往更侧重于收藏和艺术价值,于是,2005年7月,工商银行率先推出了“金行家”个人实物黄金投资产品,作为新型的黄金投资产品,“金行家”个人实物黄金投资产品以账户黄金方式来买卖实物黄金,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提金或不提金,投资收藏两相宜,“金行家”个人实物黄金投资产品因此也在当时被公认为最先进的个人实物黄金投资品种。之后,工商银行又趁势推出了“金行家”系列个人纸黄金美元和人民币投资产品,前者以其“外币炒金”概念受到市场的青睐,后者作为投资币种和投资门槛限制最少、适应范围最广的个人黄金投资品种,受到了普通黄金投资者的追捧,这样,工商银行就成为了当前个人黄金投资产品最为丰富、投资渠道最为齐全的一家商业银行。
行家追求创新,而创新来自于个性化的需求。工商银行深深了解客户的需求,敢于实践,敢于突破,于是,有了诸如“行家•灵通快线”、“金行家”等这样成功的金融产品。然而,它们只是工行众多行家系列理财产品的冰山一角,我们看到更多的则是,投资于国内黄金市场的“行家•万家金喜”人民币理财产品一经发售就被一抢而空,“行家”人民币理财产品因题材新颖而受到市场追捧,接连发售依然供不应求……ICBC,显然已成为投资者心中真正的理财“行家”。
“行家”真性情 ----精彩演绎温馨约会
2005年春,《行家》杂志正式创刊两周年,雏形显现。行家编辑部趁热打铁,一个不同凡响的念想在心头萌芽:打造围绕《行家》品牌的系列互动节目。如果说当初这只是一个初露端倪的“金点子”,那么如今,工行上海市分行已经成功策划举行了以“行家之夜----金秋客户联谊会”、“行家之约----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颁奖大会”、“行家之魅----2006年新春招待会”、“行家之声----2007新年音乐会”、“行家之缘----名人桥牌邀请赛”、“行家新约会”、“行家星约会”、“行家心约会”、“行家馨约会”等等以“行家”为主题的系列客户活动,并在美轮美幻的上海音乐厅、优雅精致的东方艺术中心、艺术创意园区莫干山路50号、景致宜人的黄浦江邮轮、草天一色的天马高尔夫球场等时尚地标纷纷留下了印记,“行家”品牌深入人心。
这一年的夏天,“行家之缘----名人桥牌联谊赛”一举成名。桥牌起源于英国一座古老的石桥,而工行上海市分行则巧妙地把金融元素融于桥牌这一运动中,来自政府机构、企业界、新闻界、金融界和体育界的行家精英济济一堂,以牌会友,切磋牌技,共度愉快时光,连国家桥牌女队的“国手”们也应邀远道而来,桥牌运动为工行与社会各界架起了一座共谋发展的友谊之桥,各界行家精英因“行家”相聚,意义非凡。
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时成功上市,为了共享上市的喜悦,这次,工行上海市分行把“行家之献”客户答谢活动移师到了上海大剧院,并请来澳大利亚国家芭蕾舞团为数千名长期以来支持工行发展的客户演绎新版《天鹅湖》,柴可夫斯基优美的旋律与芭蕾舞演员出色的演出融为一体,让看者沉浸在这完美的视觉与听觉盛宴中,久久不愿离去……
“行家”系列客户活动同样对小朋友也是眷顾有佳,小小“行家”夏令营早已成为工行上海市分行一年一度的招牌互动节目。体味外滩老银行、感受岁月故迹,畅游银行博物馆,走进银行历史,“理财小行家”知识竞赛……这些都是小小“行家”夏令营中经典的保留节目,旨在帮助小朋友普及金融常识、从小培养理财观念,可谓寓教于乐,颇具意义。一位小朋友在参与了2007年小小“行家”夏令营活动后这么告诉我们:“在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能开那么大的眼界、学到那么多的知识,看来每一分钟都是可以利用的,哪怕是最后一秒,也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少艺术界的名人也都在“行家”系列客户活动中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在2008乍暖还寒的日子里,“行家星约会”客户答谢会上就请来了著名电影演员梁波罗,他与节目主持人张培一同朗诵了爱情诗歌《致橡树》,深情并茂的诵读辅以动听的乐曲,情真意切,意味深长;一代配音大师童自荣也前来助兴,他用磁性的嗓音让电影传奇人物“佐罗”原音重现,那熟悉的声音时而悠然飘逸,时而激情高昂,让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时空,在经典的电影桥段中充满遐想。
曲终人散,余音缭绕。伴随着过往岁月的沉香,我们在“行家”之约中细细品味时尚与现代的金融内涵,工行上海市分行的“行家”之约还将延续,在各路行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它将在光辉未来的启航中绽放美丽,愈发显现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