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加强或掀期市波澜 短线客迎转机
 

  纵横期市多年的杨先生最近有点苦恼。今年以来众多期货品种的“冬眠”让长于短线操作的他收益大幅缩水。股指期货是重灾区,“去年单品种收益占到总资金的15%,今年滑落到-5%。商品期货稍好一点,多品种分散持仓下尚有小部分盈利。不过大部分产品的不景气导致今年账户的整体盈利只有15%,跟去年行情高涨之时的百分之七八十相比令人寒心”。

  杨先生仅仅是芸芸“头大”的交易员中的一个。今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普遍波澜不惊,从货币市场到债券市场,从股票到原油,各类资产的波动率都不约而同地降至十年来的低位。国内期货市场也赶上了国际潮流,大部分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都持续箱体振荡,局促于小空间内活动。

  从1月到7月全国期货市场的成交量和成交额情况来看,除了3月和7月,其他月份环比都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最高时分别达到20.28%和21.54%。1—7月累计成交额同比也出现了12.43%的负增长。

  衡量国内27种上市商品价格综合表现的文华商品指数今年3月份以来振幅仅为3.54%,平滑度为历史罕见。其中代表16个品种的工业品分项指数振幅为5.63%,而涵盖11个品种的农产品分项指数仅为4.84%。股指期货方面,今年3月份以来主连振幅仅为13.79%。特别是最近两个月小步徘徊于2082到2200点之间,振荡幅度仅为5.67%。当然,这和现货市场的“温吞”状态密不可分。今年以来A股熊冠全球主流资本市场,上证指数波动幅度不到10%。3月以来,上证指数月振幅分别仅为5.11%、7.33%、3.45%、3.77%,连续两个月低于4%的窄幅波动为历史罕见。

  波动线平滑导致的收益萎缩使得杨先生这样的交易者大幅降低仓位和减少投资次数。“股指期货头寸降幅最大,只有去年的10%,商品期货也比去年降了一半的量。整体来说总仓位只占去年的60%,交易量也只有去年的十分之一。”他说。

  “央行的‘有形之手’一直对经济呵护备至,导致投资者认为一有危机政府必然出手。但是市场基本面、经济体和企业的表现都不理想,投资意愿不强烈,牛市起不来,熊市央行托着,基本面只能呈现低波动格局。”南华期货副总经理朱斌表示。

  当然,也有目光高远的长线投资者不拘泥于一时的市场沉浮,不论面对波澜壮阔还是风平浪静都能按兵不动。但这需要超脱眼光的策略,还要绝对沉得住气,毕竟市场中只有一小部分参与者能把握住。更多的像杨先生这般的短线交易者期盼于惊涛骇浪中获得及时的收益。“低波动率指数不适合抱着投机想法的交易者快进快出,而是适合长期持有,以求低风险的长期超额收益。”他说。

  展望后市,政府刺激的不断加码被认为会是最大的利好提振。业内人士表示,下半年地方政府一旦接上中央的接力棒继续加大刺激力度,无论在投资者心理提振层面还是企业实际去库存层面,都会对市场产生积极的意义,由此期货市场的安静也有望等来转机。

  或许,更多的趋利交易者可以学一学杨先生的淡定,调整策略,静观其变,“期市有赚大钱的时候,也有休息的时候”。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和讯网 2014-08-04)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