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欧领导人互访,中欧经贸关系似乎进入了“蜜月期”,但欧盟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调查并未停止。从瓷砖到橘子,欧盟目前还有14起针对中国倾销和非法补贴的调查在进行中。
最新一起的反倾销调查再次来自于中国的不锈钢产品。近日,欧盟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不锈钢冷轧薄板发起反倾销调查。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中国涉案产品对欧盟出口金额约3.7亿美元。但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欧盟去年从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共进口7.58亿欧元(10亿美元)价值的冷轧不锈钢,为2002年的10倍。
据了解,针对中国不锈钢管材的反倾销调查一直都有,这一次主要是针对不锈钢板材。申请发起反倾销的主要是欧洲那几个不锈钢企业。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后续可能还有多起相关案件,中国企业要多加留意。
太钢受波及最大已应诉
国内一家龙头钢企内部人士表示,此次反倾销调查,对太钢影响大一些。韩建标对此表示同意,“主要是影响太钢,欧洲市场上,还是以太钢为主。宝钢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
“太钢在6月底已经去应诉了,目前还没有看到新的进展。”知情人透露。
而太钢一位中层证实了此事,该中层表示,太钢正在做应诉的工作。
目前,太钢在不锈钢出口方面,正在提升业绩。太钢方面表示,目前公司不锈钢出口量已占公司不锈钢产量的20%,总体来说国外市场优于国内市场,将努力提高国外市场的份额。
而太钢董秘、总会计师杨贵龙称,太钢不锈一季度产品出口量有一定提升。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1至5月份,不锈钢产品出口量在160万吨左右。去年1至5月份,不锈钢产品出口量仅为106万吨。
为改善出口,去年,太钢在欧洲市场采取了“币种+附加费”等新的付费方式,并根据客户服务,完善了包装、产品技术标准、定制化服务等内容,成功向欧洲最大中板加工配送中心实现批量供货。
在欧洲业绩的增长带来了欧盟内不锈钢企业的强烈不满。欧洲企业在此次反倾销调查的投诉状中提出,欧盟制造商在过去3年时间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以降低过剩的产能,改善他们的业绩,但是中国制造商则是以远超过国内需求的程度提高产能,增加产量。
该投诉状显示,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厂商合并的欧盟市场份额在4月时候已经提高到了14%;截至5月结束,中国向欧盟的钢铁出口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807万吨,2014年以来的同比增幅高达41.5%。
这些企业所在的行业协会认定,对于这些倾销的惩戒应该是至多20%的关税。
而欧盟的反倾销调查可能持续长达15个月,通常会在之后的9个月之内提出应对措施。一旦实施惩罚性关税,一般会延续5年时间。
龙头企业需挺身应对
这一次反倾销调查,是按照美国市场的价格来做判定。众所周知,美国市场是价格最高的市场,对中国企业是不利的。以一种不锈钢产品为例,欧洲市场上,欧洲国家的企业报价为每吨3300美元,中国为2900美元,但中国企业再加上运费、保险等费用,和欧洲企业相差无几。主要还是靠成交的批量优惠取得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