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数仍将继续攀升?
 

  自7月10日以来,美元指数一路攀升,一度达到10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月,美元指数涨幅超过2%,创下2013年2月以来最佳月度表现

  7月30日,美国公布二季度GDP环比上涨4%,随后,美元指数延续此前的涨势一路攀升至81.545。31日,美联储FOMC会议决定持续缩减资产购买规模,在继续维持超低利率的问题上,决策者中出现了反对者,美联储内部分歧加剧,美元指数当日日内最高达到81.573的当周最高点。虽然8月1日晚间的非农就业数据不及预期,暂时打压了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走低,但总体看来,美元指数仍居高位。

  “汇率本质上是对国内经济基本面的反应。”长江期货分析师李富表示,最近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普遍走好,显示了其经济强势复苏的乐观预期,直接推动了美元走高。虽然本次非农数据有一定回调,但二季度以来,几个月的平均值依然向好,非农数据企稳和就业市场走好提振了消费者信心。同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逐步收紧,其继续按计划稳步缩减QE也支撑了美元反弹。美元指数未来有望继续上行。

  “对手方的疲软也是美元指数走强的原因之一。”一德期货分析师寇宁补充说,自欧洲央行宣布降息以来,欧元对美元汇率就陷入了“跌跌不休”的泥潭,而英国在进入下半年后经济形势也不尽如人意,加息预期下降导致英镑高位回落。此外,欧洲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也令欧元前景不甚乐观。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同期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延续5月以来的缓慢下行趋势,7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最低降至6.1712。在寇宁看来,美元指数与人民币汇率出现同涨局面,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两国经济近期都趋好。

  寇宁表示,就市场因素来说,中国经济企稳反弹,市场对经济长期看好的预期支撑了人民币上涨走势。其次,近期我国出口的加速增长也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出口情况出现好转,出口总体情况受到支撑,二季度以来我国的贸易顺差已逐步恢复。此外,当汇率逐步市场化后,投资因素对汇率的影响也会日益增强。

  在寇宁看来,目前人民币仍在市场化的发展进程中,政策指向对人民币走势影响仍然很大。从基本面上看,在目前国内利率远高于国际市场以及国内经济保持较快增速的背景下,人民币仍有升值的空间。而人民币的持续走高不仅会对外贸产生不利影响,也会造成外资流入加大国内通胀的风险。因此,她认为,在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时,国家仍会通过调控控制市场风险。

  李富同时也表示,考虑到目前央行的政策态度是偏宽松,预计人民币后期不会很强。

  市场人士认为,美元指数的走强,短期内有可能令以美元计价的部分资产承压,比如铜、铝等工业金属,黄金也不例外。但寇宁表示,考虑到美元走强的主要动力是美国经济的复苏,这也意味着大宗商品需求的增加,或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宗商品市场形成利好,所以综合看来,目前经济因素要强于货币因素,中长期美元走强对商品的压力会被经济增长对商品的拉动作用抵消。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和讯网 2014-08-06)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