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客户服务 >消费者保护 >金融知识

抗疫学习两不误,防范风险保安全

 

一、金融消费者的权利有哪些?

()保障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权

金融机构应当依法维护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和接受金融服务过程中的财产安全。金融机构应当审慎经营,建立严格的内控措施和科学的技术监控手段,严格区分机构自身资产与客户资产,不得挪用、占用客户资金。

()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

金融机构应当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地向金融消费者披露可能影响其决策的信息,充分提示风险,不得发布夸大产品收益、掩饰产品风险等欺诈信息,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保障金融消费者自主选择权

金融机构应在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允许范围内,充分尊重金融消费者意愿,由消费者自主选择、自行决定是否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不得强买强卖,不得违背金融消费者意愿搭售产品和服务,或不得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不得采用引人误解的手段诱使金融消费者购买其他产品。

()保障金融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金融机构不应设置违反公平原则的交易条件,在格式合同中不得加重金融消费者责任、限制或者排除其合法权利,不得限制金融消费者寻求法律救济途径,不得减轻、免除本机构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保障金融消费者依法求偿权

金融机构应当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主体责任,在机构内部建立多层级投诉处理机制,完善投诉处理程序,建立投诉办理情况查询系统,提高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质量和效率,接受社会监督。

()保障金融消费者受教育权

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强化金融消费者教育,积极组织或参与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开展广泛、持续的日常性金融消费者教育、帮助金融消费者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和诚实守信意识。

()保障金融消费者受尊重权

金融机构应尊重金融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不因金融消费者的性别、年龄、种族、民族或国籍等不同而进行歧视性差别对待。

()保障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第三方合作机构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严格防控金融消费者信息泄露风险,保障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

 

二、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及资金安全以防止上当受骗?

一是在涉及银行卡转账、汇款操作时要提高警惕,安全用卡。受疫情影响,火车票及飞机票等改签频发,在收到“退改签”类信息后,消费者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通过相关企业或部门公布的官网渠道查询确认,切勿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使用不明来源的无限网络,谨防个人重要信息遭到窃取。

二是要注重保护个人敏感金融信息,不向他人透露个人身份证号码、手机号、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疫情期间,消费者应保持冷静,遇到索要个人信息、短信验证码时,切勿盲目听信,切记不要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个人敏感金融信息。

三是谨慎进行线上私人交易,保障账户资金安全。疫情期间,消费者各类生活必需品基本通过线上交易,应选择正规平台、渠道购买,特殊情况确需线上私人交易的,尽量通过多方渠道对交易对手身份进行核实,以保障自身财产不受侵害。

 

三、如何远离非法金融广告,安全投资?

一是多问。涉及具体金融产品的广告,都应取得相应的金融业务资质。可以询问该公司是否具备发行金融产品和投放广告的资质,询问推销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证明,询问产品存在的风险和目标群体。在不确定其真伪时,可以按照本手册第四部分的热线电话咨询第三方机构。

二是多想。在购买金融产品和服务之前,想一想广告中的金融产品的风险在哪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多大。个人应对自己做出的金融决策负责,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当金融广告的收益让人心动时,不妨先去做一下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了解自身的风险偏好后再做出明智的决策。

三是多学。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广告层出不穷,金融产品和服务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但是金融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金融消费者应通过学习和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佥融行为习惯和态度,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


(2020-03-13)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