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户成基金 业务拓展重心
2008年1月1日,《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正式施行,标志着基金公司专户理财业务正式开闸,随后几个月内,一系列的基金公司先后获得专户理财资格,其中包括国泰基金、中海基金、易方达、南方基金在内的九家基金公司成为首批获准在这一领域开展业务的基金公司。
基金公司对专户理财这项新业务的渴求绝不亚于其对QDII的态度。在基金A股业务版图大局初定的情况下,QDII和专户理财正成为基金公司业务扩张的新主线,也是实现基金公司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因此专户理财初始开闸便引发基金在今年市场跑马圈地的“冲动”。众多基金公司为发展这项新业务,不惜调动明星基金经理专职参与基金专户业务,南方基金调整其公募明星基金经理吕一凡相关职位,吕一凡转任专户理财部投资总监,鹏华基金聘任原巨田基金投资总监担任其专户投资业务负责人,易方达则调动旗下基金经理肖坚主做专户理财,华夏基金专户理财部门总监则由原华夏兴和的基金经理郭树强担任。
专户争夺战激烈
基金公司为专户理财人事调整并非一时冲动,外界认为,由于专户理财业务总规模大约是共同基金规模的十分之一,是股票型基金规模的五分之一,按目前国内基金业2万亿的资产规模推算,专户理财业务的开闸有望为市场吸引两千亿左右增量资金。
但至少从现在看,上述有关市场规模的判断似乎还过早了些。不少基金专户人士坦言专户客户拓展工作难度较大。“我们准备的情况都差不多了,只是缺少专户合同。”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究其原因,一名资深专家表示,“当市场风向标出现变化的时候,愿意拿钱出来的投资者也变少了。”事实如此,对基金专户而言,现在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愿意拿钱投资的人变少了;与当初数千亿的预期相比,现实情况则是,在专户领域抢先入市的三家基金公司专户资金合计规模仅为17亿,且上述基金公司的资金多来自入市初期所获得的合同,多家基金公司坦承,目前并没有新的专户合同。
当基金专户面临市场拓展难度越来越大的尴尬处境时,基金公司的专户资格却在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专户资格的基金公司已逾40家,这进一步加大了基金专户之间的业务竞争。
专家表示,各基金公司之间对于客户抢夺的竞争已经出现“短兵相接”的情况。“市场不大稳定,获得专户资格的基金公司也不少,因此基金公司之间竞争力度比较大。”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专户理财部负责人赵枫末表示,公司已获得三单专户理财业务,且上述业务已办理完手续,总规模达3亿。
除基金公司之间“火拼”外,券商理财和信托公司也是基金专户理财的有力竞争对手。不过,专户理财的“起步价”高达5000万元,在如此大规模资金运作面前,“专户理财和券商理财以及信托公司相比较,基金公司的专业优势是最强的,基金公司有很好的投资人才,在投研方面也积累了相当的优势,并且相对于私募而言,其监管也更严。”晨星研究中心黄晓萍说。
税收等问题尚待解决
银河证券首席基金分析师胡立峰表示,市场大背景是目前基金专户进展低于预期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胡立峰分析认为,基金专户细则上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也影响了该业务完善发展。“比如在企业税收问题上,目前基金专户尚未对该细则做出详细规定。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公募基金从证券市场中取得的收入,包括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股票的股息、红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但当基金专户业务开展后,公募基金的税收优势并没有完全体现在专户理财这项新兴业务上。“机构投资人自己直接或通过专户理财的方式获得投资收益,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一位券商分析师称,相对于公募基金,选择基金专户意味着放弃了合法避税的待遇。这就意味着专户理财必须在市场中获得比公募更高更耀眼的收益才能战胜公募基金,也才能吸引高端客户转投基金专户。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专家认为,基金专户在初期开拓不利可能是由于其缺乏过往业绩支撑,基金专户年初刚开闸,至今入市仅仅三个月,外界也无法获知目前基金专户的投资收益情况,而基金专户在透明度上又弱于公募基金,这让基金专户难以获得外界对其的评价,也继续让基金专户披着一层神秘又朦胧的面纱,继而影响投资者对这款投资业务的了解。“基金专户若要在市场中获得充分发展,现在要做的就是应对一些细节作出详细的规定,否则这将影响到该业务的进展。”胡立峰强调。
但无论如何,基金专户毕竟走出了第一步,虽然“断炊”是基金专户在当下面临的一大挑战,但基金专户理财业务绝不会止步于当下。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