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重构能源体系
 

  “十二五”是我国能源体系转型的首要五年,对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做出“争取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完成这个目标,需要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借助多个行业配合才能实现。能源行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也将催生诸多领域的投资机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将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列为约束性指标,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筑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确定了能源建设的六个重点,主要涉及煤田开发与转化、稳油增气、核电、可再生能源、油气管网、电网六个方面。

  表:“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建设重点

 

重点工作

主要内容

1

煤炭开发与转化

加快陕北、黄陇、蒙东、宁东煤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晋北、晋中、晋东、云贵煤炭基地建设,依托以上煤炭基地建设若干大型煤电基地。

2

稳油增气

推进形成塔里木和准格尔盆地、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四川盆地5个油气规模生产区,加快近海海域和深海油气田勘探开发,加大煤炭矿区煤层气抽采利用,适当增加炼油能力。

3

核电

加快沿海省份核电发展,稳步推进中部省份核电建设,开工建设核电4000万千瓦。

4

可再生能源

建设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重点流域的大型水电站,开工建设水电1.2亿千瓦,建设6个陆上和2个沿海及海上大型风电基地,新建装机7000万千瓦以上。以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云南等省区为重点,建成太阳能电站500万千瓦以上。

5

油气管网

建设中哈原油管道二期、中缅油气管道境内段、中亚天然气管道二期,以及西气东输三线、四线工程,输油气管道总长度达到15万公里左右。加快储气库建设。

6

电网

加快大型煤电、水电和风电基地外送电工程建设。形成若干条采用先进特高压技术的跨区域输电通道。建成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0万公里。开展智能电网建设试点,改造建设智能变电站,推广应用智能电表,配套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资料来源:《“十二五”规划纲要》,工行投行研究中心

  能源价格体系改革将获得推进。成品油方面,目前的定价机制已经实现了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但调节时间有所滞后,导致出现市场投机,不利于成品油市场的稳定,我们预计,成品油价格改革的方向是国内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及时反映国际原油变化,最终实现在政府指导下的价格竞争格局。天然气方面,我们预计改革可能是先以“一气一价”的方式根据成本定价,保证供气企业不亏损,再根据需求的变化确定合适的终端价格。此外,近年来“市场煤、计划电”的矛盾愈演愈烈,不仅损害了电力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一定程度造成了局部地区的“电荒局面”,多年停滞不前的电价体制改革有望在“十二五”有所突破。

  “十二五”期间,重组整合仍是能源行业的主旋律。近年来重组整合一直是能源行业的主旋律,2010年我国能源及矿产行业并购交易金额占比在几大行业中居于第一,其中煤炭行业最为活跃。目前,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已经基本完成,而河南、陕西、山东等产煤大省的资源整合工作已经拉开大幕。“在“十二五”规划纲中已经指出,发展安全高效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预计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能源输送管网建设将是重点。我国能源资源和需求存在逆向分布的特征,我国陆上风能、水能、太阳能资源集中在西部和北部,清洁能源电力远离负荷中心且资源所在地经济发展滞后,缺乏电价承受能力,只有通过“大容量、远距离输送”,才能实现大规模地区消纳。“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区域布局将发生较大变化。其中对东部地区将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严格控制煤电发展,以核电和燃气电厂为主;在西部、中部将根据水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优化布局大型坑口电站,西南将重点发展天然气和重点流域的水电开发;“十二五”将重点形成山西、鄂尔多斯盆地、西南、蒙东、新疆5个综合能源基地和中东部核电站建设的“5+1”的能源开发格局。根据国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规划,2013年以后,新能源并网装置将成为建设重点,困扰新能源发展的并网问题有望逐步破解。

  浏览报告全文及更多文章请进入我行财务顾问专区

  (作者:韦巍、杨林、蒋丽)

  重要说明:本报告所涉及资料、数据均来自于公开披露资料,但不保证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报告中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工商银行的观点,所构成具体的操作建议,仅供参考。本报告阅读者据此所进行的相关操作,风险自担。本报告仅供中国工商银行客户参阅,不得用于盈利性商业目的。未经许可,任何机构、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报告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进行复制、翻印或将其向其他人分发。

  (信息来源:中国工商银行投行研究中心)


(2011-08-25)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