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1年,车市明显降温,上半年销量增速已下滑至3.35%,这引来了市场对汽车行业前景的担忧。我们认为,此次调整将很快结束,行业将重回平稳增长轨道。“十二五”期间,汽车产业链上仍有诸多投资机会。
汽车后市场正面临历史性机遇。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未来必将具有最大的汽车后市场。在欧美等成熟市场上,产业链的利润构成结构为:整车20%、零部件20%、汽车服务业60%,后市场的利润远高于前市场。目前,我国汽车后市场的销售额已由2005年的880亿元增至2010年的人民币3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预计“十二五”期间后市场业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汽车养护、二手车、汽车租赁、汽车金融等细分市场中都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这也是各路风投趋之若鹜的原因。
新能源汽车是产业的“蓝海”。新能源汽车已被列为汽车行业“十二五”发展的重中之重,《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也呼之欲出,预计在国家和地方双重补贴、政府加大采购力度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带动下,产销规模将迅速增长。虽然近期传闻“十二五”纯电动车产业化目标缩水一半,但我们认为,一旦技术瓶颈有所突破,产业化进程将远超预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整车组装部分难度不大,主要投资机会在于:上游相关资源及重要原材料;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三大核心零部件;充电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总体来看,利润和投资机会更多集中在技术壁垒较高的电池领域和各环节的电控系统。
传统整车、零部件仍有巨大增长空间。短期来看,行业景气度明显回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行业刺激政策退出,加上2010年的高基数是导致销量增速的快速下滑的主要原因。但是,回顾汽车行业2004年和2008年的两次回落,不但调整时间短,而且反弹速度快。因此,大可不必过分担忧。中长期来看,影响汽车行业运行的主要因素有:汽车保有量、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产业发展战略等因素。从这些因素来看,我国汽车销量的天花板远未达到。我们判断“十二五”期间,汽车销量年均增长仍可维持在10%左右,2015年销量将接近3000万辆。
展望“十二五”,汽车产业政策将引导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的模式将难以持续,而核心技术在企业发展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只有以绿色节能为宗旨,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增长质量才能顺应潮流,脱颖而出。未来五年,以上三个领域都将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
浏览报告全文及更多文章请进入我行财务顾问专区。
(作者:李华)
重要说明:本报告所涉及资料、数据均来自于公开披露资料,但不保证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报告中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工商银行的观点,所构成具体的操作建议,仅供参考。本报告阅读者据此所进行的相关操作,风险自担。本报告仅供中国工商银行客户参阅,不得用于盈利性商业目的。未经许可,任何机构、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报告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进行复制、翻印或将其向其他人分发。
(信息来源:中国工商银行投行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