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保险四任务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保险业提出“深化改革和拓宽服务领域”的两点要求。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四点要求中,“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和防范风险能力”的论述属于首次出现。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对于保险业,要深化改革,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和防范风险能力。相比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保险业的“深化改革和拓宽服务领域”的两点要求,此次“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和防范风险能力”的词语属于首次出现。

  社会责任与保险作用

  以上对保险业的四点要求属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六项任务”之一。随着近年来保险业的快速增长以及监管层对保险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认识和引导,保险业在强制责任险等各种新险种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并在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以及农民工综合保险等关系重大社会民生问题中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但在2006年“两会”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对保险业所提提案与议案中,如何扩大农业保险的社会稳定性和保障性功能;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与政府共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商业保险在国家公共安全应急机制中的作用,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通过商业性医疗保险,减轻政府负担,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加快发展高风险、高损失行业雇主责任保险,保障广大高危行业从业者的权益,减轻国家财政压力;发展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领域中的责任保险的发展,缓解各类矛盾;以及加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问题仍然是委员和代表们最为关注的话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如何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以及加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工作仍然是政府着力推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对此,来自保险界的政协委员、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日前向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提交的两份提案中,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同时建议建立公众营业场所火灾责任强制保险制度,通过商业保险分担政府责任。

  对于搭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框架,马明哲建议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和“大卫生”的角度,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长效稳定的平衡与制约机制,有效促进保险与医疗、社保与商保、管理与服务等多领域的有机结合,形成“政府保一块、市场办一块”的格局。通过建立和完善符合实际、有利长远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既有效分担政府责任,又从机制上切实解决社会民生难点问题。

  对近期公共营业场所火灾事故频发等突出问题,马明哲建议将公共场所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明确为法定保险,推动建立保险与消防的互动协调机制,形成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体系。

  首提保险风险防范力

  对于政府工作中首次提到提高保险风险防范力,一些人士担心,是否会对目前正在呼吁的扩大保险资金入市比例有所影响。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系副主任庹国柱认为,保监会一直鼓励拓宽保险资金积极入市,而从监管角度看,政策也是一直比较稳定的。

  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证实,目前保监会关于扩大保险资金入市比例问题,以及中小保险企业投资及系列扶助措施仍在研究中。

  庹国柱表示,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保险风险问题,因为保险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影响面非常大,而并非意味着目前保险公司蕴藏的风险就很大。

  他认为,保监会近几年来对风险问题一直非常关注,目前在100多家保险公司中,只有个别公司,也仅局限在未开业或开业不久的新公司中,存在较大风险或危机的属于凤毛麟角。保监会也已经在去年通过了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率先在中国金融行业建立起市场化的风险自救机制。

  事实上,在去年年底北京召开的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年会中,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介绍,在防范风险方面,目前中国保险业借鉴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最新监管原则,已经初步建立了市场行为、偿付能力和公司治理结构三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以公司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构筑了防范风险的五道防线。

  庹国柱认为,防范风险应该是保险业长期性的话题。政府首次提出保险业风险防范能力,不仅是对保险界敲响的必要警钟,也是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保险的风险问题。

  (作者:安明静)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2007-03-06)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