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联手破“政策障碍” 华安保险勇担社会责任。
“助学贷款信用保险座谈会”在南京召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民银行、省银监局、省保监局等有关领导参加了此次座谈会。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华安保险江苏分公司“学贷险”项目正式启动。
近年来,高校的大幅扩招,适应了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进一步满足了广大学子深造的愿望。但由于很多大学生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和下岗职工家庭,尽管政府和学校采取了控制学费标准、增加困难补助等一系列措施,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无力承担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而放弃学业。为此,国家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采取国家财政贴息的方法,推出了国家助学贷款。国家主席胡锦涛曾作出批示:“国家助学贷款关系到数以百万计学生的学业问题,绝对不是小事。”温家宝总理也曾批示:“要采取多种措施来保证贫困大学生的就学问题。”
国家助学贷款自1999年推出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经济困难学生的广泛欢迎。但助学贷款的推行却是“一波三折”,长期陷入政府支持、银行不积极的尴尬境地,其主因是银行放贷存在较高的经营风险。据中行江苏省分行相关人士介绍, 2004年之前,国家助学贷款的不良率为10%左右,有些地区达到了20%。
总部设于深圳的华安保险在2006年将发展的重心放在“关注弱势群体”,针对目前的国家助学贷款情况,本着为国家分忧,为社会担责的宗旨,情牵寒门学子,于今年6月在全国推出首款国家助学贷款信用保险,为银行转嫁经营风险加了“一道保险”,但直至今日,这一好产品仍“待字闺中”。原因何在?
据了解,造成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银行投保学贷险虽然能降低贷款的经营风险,但投保学贷险需要缴纳一定保费,相当于又添一笔额外支出,银行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虽然财政和高校都有一定补贴,但政策规定这一补贴只能“专款专用”,能否拆掉财政和高校10%补贴“专款专用”的“樊篱”,把它用作保费补贴,是突破政策障碍的关键。
如何突破政策颈瓶,建立风险分担的新机制。为此,江苏保监局乘 “国十条”政策春风,联合华安保险进行多方调研论证,并主动与省教育厅、财政厅、信用办、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银监局等部门沟通协调,反复研究磋商,调动各方积极性,在现有国家助学贷款中引入信用保险,并把用学贷险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学难问题写进《江苏省关于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近日,江苏省教育厅、江苏保监局等六部门联合推出《江苏省大学生信用保险助学贷款办法(试行)》,在全国首创大学生贷款新模式。
江苏此举的魄力在于敢于突破、勇于创新。该《办法》的最大突破就是10%的国家补贴可用作保费补贴,而在此前,还没有省份想到要会同教育、财政、银行、保险等监管部门一起解决这一“政策瓶颈”,而致使本应是造福学子的助学贷款信用保险一直“悬”在半空。此次江苏准许保险公司介入,10%的财政高校补贴可用作保费补贴,就使得银行在保费支出上较为“宽松”,打消了银行的顾虑,真正实现了“学生还不起贷款,保险公司来买单”。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