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险资对投资渠道的拓宽颇为积极。据悉,保险7大巨头瞄准了北京保障房项目,集结了百亿险资准备进入。这是险资投资不动产中最大的一个项目,首期可能在本月底正式启动。
按照知情人士的说法,项目的主体是北京保障房,参与团队声势浩大。集结了太保、国寿、平安、人保、华泰、泰康、太平等国内7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项目共分两期,首期有望于4月底启动。这将是去年9月《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出台后,保险资金进军不动产的最大项目。据一家参与该项目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透露,项目分两期,首期将于4月底启动,两期共涉及金额约七八百亿元。该项目为保险公司与北京市政府合作,以北京市的土地储备作为抵押,按基础设施债权投资的方式进行运作。
保险资金参与此次北京保障房项目的具体方式为:由上述7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债权计划把百亿保险资金借贷给北京市土地储备中心,由后者利用这些资金为北京市保障房建设提供前期土地供应,主要指保障房建造前的拆迁、管线铺设和道路建设等准备,而不参与后期二级市场开发。
自去年《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出台后,具有公益性、长期性、稳定性等特点的保障房成了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重要“出口”。既然是公益项目,那 利润目标必然不同于商业地产投资。作为《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出台后的最大手笔的项目,业界对其收益率的关注度不言而喻。某知情人称,收益率是由 保监会牵头统一谈的,最后谈下来的结果是在五年期贷款利率的基础上下浮11%,按季结息付息。“虽然收益率不算高,但仍在我们可接受范围内。至少要比投资 国债收益高。”上述人士坦言,以北京市土地储备作为担保,有政府的资信作为后盾,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诚然,对于保险资金来说,赚取高额利润并不是目的,追求资金的规模效应,讲求长期和稳定的收益来源才是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房的初衷。除保障房外,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另一大出口就是养老产业,泰康、国寿、合众等都在计划投资高级养老社区。另外,保险巨头在商务楼项目储备上也表现出时不我待的迫切感。在近一年来北京、上海等地核心商务区地块投标现场,保险公司身影频现。
随着保险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保费增速加快,新增资金不断增多,保险资金运用压力较为严峻,进入收益稳定的保障房、养老产业以及商业不动产市场,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胡利佳)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