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国外,它几乎是每个家庭的必需品,无论从保障还是投资,保险都是或不可缺的工具。保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慢慢渗透到我国,经过二十年,已逐渐被国人认可和接受。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群,对保险的认识不到位不准确,其中有四种保险购买心理是万万要不得的。下面这四种心态中,你有过吗?
从众心理
在保险进入中国的早期几年,都是朋友推荐给朋友的,大多数人有从众心理。现在大部分城市的居民生活条件好了,手里有多余的钱就想着要怎么投资。投保时也总是随大流,人家投什么险种自己就保什么险种,人家选择多少保额自己就选择多少保额,认为一旦有事大家可以利益均等,找到一种心理平衡。其实这种从众心理是不可取。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都不相同,比方家里的成员结构,财产价值多少,身体状况,以及从事的工作都是需要考量的,加上个人对理财方式的认同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如果以他人为样板来决定自己投保,往往就会出现该保的没保、该保足的没保足,如此就失去了保险的意义。
侥幸心理
这类人群所占比重最大。他们觉得买了保险,万一不出险,那保费不是白白缴纳了吗?他们还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这些事情肯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买保险只是浪费钱。事实上,这种侥幸心理也是保险行业在我国发展较为缓慢的原因之一。保险业其实是承保小概率事件发生的灾害事故的,这万分之一的风险对于个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地损失,因此千万大意不得。
获利心理
市面上各式各样的万能险、分红险层出不穷,许多人便歪曲了保险最初的涵义。其实保险不管衍生出多少的附加值,它最基本的功能仍然是保障,不是资产增加。怀着一定要有所增收的目的去购买,却没有弄清其中的风险,到头来反而可能连本金都损失了。甚至有个别人甚至动起了保险的歪脑筋,弄虚作假,铤而走险,制造事故,骗取赔款,结果不仅没有得到赔款,却因触犯法律受到严厉制裁,那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了。所以购买保险一定要明确目的,保障永远是保险的首要功能。
盲目心理
购买保险的人群里还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完全是盲目的,就是一时脑热,完全不知道买了这个保险,能获得什么保障,哪些状况可以投保,哪些状况属于除外责任。以为只要买了保险就万事大吉,无后顾之忧了。试问,你购买了意外险,当生了重病的时候,保险公司能给你赔付吗?这些基本的信息都没有掌握就盲目购买,到头来利益受到损害的,还是自己。所以提醒那些对保险还完全不了解的人,还是有必要先去补充一下保险的基本知识。
(作者:胡利佳)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