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反欺诈是业务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以化解风险、确保公司正常经营、提高管理水平和防范利益漏损为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
笔者作为人保财险昆明市分公司理赔中心反欺诈团队的成员,在反欺诈岗位工作5年以来,深切感受到仅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要开展好反欺诈工作是很不够的。要胜任反欺诈岗位的工作,还需要具备三种能力,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严谨的分析能力
中国有句古语:“处事识为先,断次之”。高度重视疑难案件的资料信息收集和系统分析,是人保财险昆明市分公司理赔中心反欺诈团队5年来养成的良好习惯。
在接手疑难案件后,反欺诈团队立即收集承保、出险、查勘、定损的相关资料,在认真听取有关人员对案件提出的疑问意见后,才开始详细分析研究案情。反欺诈团队认为,只有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案情,才能不失之偏颇;只有注意比较,才能揭示差别和矛盾;只有详细分析每个的案件具体情况,研究每个案件的特殊性,从案件的细微处入手,比对还原出险的情景,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5年来,反欺诈团队对每个需要调查的案件,不论金额大小,都坚持事先提出调查方案。反欺诈团队即使有了自己的初步调查方案,也还要想一想、听一听是否有不同的意见,特别是有无反面的意见;并常常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猜测其心理状态和目的,自我诘问,反复思考,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调查方案。反欺诈团队始终认为,只有对所需调查案件的资料掌握得比较全面、准确、及时,并对资料的分析实事求是而又符合逻辑,对案件的预测就会相对准确,基本符合案件的本来面目。
5年来的实践证明,人保财险昆明市分公司理赔中心反欺诈团队的办案思路是清晰明了的,符合反欺诈工作的客观要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良好的协调能力
车险反欺诈工作是反欺诈团队在其职责范围内或在领导的授权下,通过反欺诈岗位人员的不懈努力,力求使反欺诈工作高效运转,以实现公司反欺诈目标的过程。
反欺诈岗位的人员要开展好反欺诈工作,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寻求“立体的支撑”。这种“立体的支撑”就是公司内部强有力的支持,就是社会相关部门或相关人员的帮助。这就要求反欺诈岗位人员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
在公司内部,如何让查勘、定损、医疗审核、核赔等各个环节的人员喜欢和你共事,讨论问题;在调查案件时,面对交警、公安、医生、小区保安、农民、工人、居民等各种类型的人员,如何尽快取得对方信任、愿意提供帮助,乐意提供帮助,迅速提供帮助,热心提供线索,积极配合调查,出具相关证明;对涉及跨省、跨地区,或涉及多家保险公司的案子,则需要借助兄弟公司、同业公司的信息平台,查明案情,固定证据,从而使反欺诈工作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协调能力是很见功底的事。
以诚相待的谈判能力
在调查取证得到相关证据后,可以拒赔的案件,反欺诈岗位的人员常常要面对涉嫌造假者,如何说服对方放弃索赔,需要进行一场谈判。
在反欺诈的谈判中,笔者认为“诚”是一种力量,坦诚是力量的一种体现方式,以诚相待不失为有效的心理取胜谈判方法。
笔者在谈判中以礼相待,以诚相待,设法为对方找“楼梯”,让其体面下台,常常坦荡地向对方亮出两张“底牌”:一是已经对案情进行了详细的、充分的调查取证,掌握了案子的真实情况;二是岗位职责所在,必须对国有资产负责,对案子的真实性负责,保险公司不惜赔,但也决不能乱赔。
其实“亮底如亮心”。谈判中双方时时都在观察、分析、判断对方的品格、能力,并根据对品格、能力的判断来掂量对方话语的分量和可信程度。一旦对方认可我们“亮底”是“亮心”,则较容易得到理解,减少对抗,以心换心,放弃索赔,主动销案。如果得理不让人,咄咄相逼,刺激对方情绪化,增加不必要的摩擦,往往容易激化矛盾,很可能适得其反,不能达到顺利拒赔的效果。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