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李鑫:打造定增业务生态平台
 

  在李鑫的规划中,他希望实现这样的愿景:只要提起北京地区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增业务,北信瑞丰就是投资者的最优选择之一。

  中国证券报:北信瑞丰去年在定增业务上取得哪些成绩?

  李鑫:先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1日,北信瑞丰共报价参与超过100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认购成功50家,总认购金额约145.13亿元,平均折价率为10%,平均增长率为9%,盈利比例为78%。其中,折价率最高达50%,增长率最高达89%。

  我们主要通过母公司专户的形式,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同时以上市公司的需求为核心,例如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及员工持有计划等,与上市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整体来看,2016年是我们在定增业务上的发力年,去年认购成功的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数量在公募基金公司里排在第二位。

  其次,我们正在搭建一个定增生态平台。我们将全国顶级的一批私募机构、财务公司、券商资管聚合起来,利用平台上机构共同的力量来开展这项业务。例如,尽管我们自身有专门的投研团队为专户的定向增发服务,但我们所接触的也有投研实力非常强的机构,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会交织覆盖彼此的能力圈,去掉投研上的“盲点”。另外,在定增实力上,部分公司如果参与单独上市企业的定增,很难拿到“一份”的量,如果通过我们的平台,也可以达到拼单的需求。在这种前提下,我们的定增业务在机构条线上做得卓有成效,与我们合作的大都是对定增市场有深入调研的机构客户,双方更容易达到契合,不会被市场短暂的热点冲昏头,也不会被突然的“冷水”浇灭热情,大家都是一步步脚踏实地深耕这块业务领域,因此我们也拥有很多“回头客”。

  中国证券报:监管层对再融资收紧,会对你们业务产生怎样的影响?

  李鑫: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再融资收紧可能是一段时间内必然的趋势;其次,我们也看到市场上部分定增项目尤其是公募的定增处于浮亏状态。我认为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与公募本身的估值方式有关。公募定增采用摊余法,部分浮盈由于需要不断到期摊销,所以部分潜在收益没有实时体现出来;其二,不少公募在市场高位时参与项目,折扣率不明显,市场回调造成浮亏。

  但是,监管层对再融资有一定程度的收紧,对真正理解定增业务、在个股上精挑细选、追求阿尔法收益的专业机构来说,反而是“良币驱逐劣币”的利好消息。因为在市场疯狂之时,必然有不专业的外部资金参与进来,抬高市场筹码,造成不必要的哄抢,而市场的适时降温,也会给专心、专业做业务的机构提供更多的溢价可能,回归价值投资的本源。

  中国证券报:与传统定增业务实力强大的公司相比,你们的优势有哪些?

  李鑫:如上所述,与传统公司相比,我们的优势在于打造一个生态圈。我们不仅依靠自身的研究力量,也会共享合作机构的投研实力,比如在北京、江浙、广东等地区都有很强大的战略合作机构,他们对当地上市公司特别熟悉,对这些公司的实控人跟踪了数十年,在研究上会有明显的贡献。以前,大家所信奉的都是“短板理论”,即一个木桶的盛水量最终是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的,而对于次新基金公司来说,更愿意将自己打造成一块“长板”,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桶,当我们所有的战略合作伙伴都拿出自己最长的一块板、拼成一个桶,那么整个平台的能力都会有所提升。

  其次,我们将自身定义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因此核心业务都会围绕上市公司的需求出发,不仅会采用“定增+私募可交债”这种最新的打法,还会从上市公司全产业链的视角帮它们提供一些金融服务。在这方面,我们的大股东北京国际信托能提供丰富的资源,二股东有PE背景,也能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这都是我们独特的优势。

  另外,2016年对于我们来说,是夯实基础的年份。我们在去年新增60%的新员工,完成了人员扩招、体系构建的计划,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服务客户环节,我们主动缩短内部流程,对待单一客户的需求,都以一个团队为主,减少了与客户交流的复杂性,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性,降低了沟通成本。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中国证券报 2017-02-2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