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美股承压机构减仓
 

  10月以来,美股市场中代表科技股的纳斯达克指数大幅下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席勒更是直言,目前市场的急剧上涨与1929年10月市场崩盘和大萧条之前的过度上涨类似,本轮史上最长的美股牛市已出现华尔街有史以来最严重崩盘之一的影子。

  部分投资美股的机构已经采取减仓等措施,但在一些机构看来,强劲的基本面和持续流入的资金依然会对美股形成支撑,短期系统性风险不大。至于A股,虽然美股映射不容忽视,但A股市场风格不会轻易因美股而切换。总体来看,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A股存在结构性机会。

  美股承压

  10月8日收盘,美股科技股再度下挫,纳斯达克指数跌0.67%。其中,特斯拉大跌4.35%,亚马逊下跌1.34%,微软下跌1.14%,苹果微跌0.23%。10月以来,纳斯达克指数连续走弱,在6个交易日里累计下跌3.86%。同期,标普500指数下跌1.01%,道琼斯工业指数震荡先扬后抑,最终小幅上扬0.11%。

  对于美股表现,富恩德(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程冬表示,最新美国经济数据依然强劲,优质企业的回购还在继续,站在这一时间点去判断美股何时见历史大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短期的风险波动确实在加大,经济数据强劲,10月联储缩表加速,将推动美债利率快速上行,近期已经有所表现,这将对整体的市场估值形成压制。”他说。

  “不建议加仓美股,持有好公司为主,可以考虑逢高减仓。”常春藤资产管理基金经理石海慧说,尽管在一两个季度内美股的系统性风险不是很大,但对于不熟悉美股市场的投资者,其操作难度可能加大,因为对市场的长期担忧已经存在。高估值能否通过时间消化需要时间来验证。

  “今年我们看好美股,但最近减少了一些风险部位,同时增加短期策略。”拔萃资本董事总经理杨杰表示,“美股上涨源于强劲的基本面支撑。此前科技股之所以表现最好,也是因为企业盈利的增加相比其他行业都更突出。不管从短期还是中期看,这一趋势还会延续。近期科技股的下跌,一定程度上是获利者在进行行业轮换,同时也受到美债收益率上升的影响。”

  但杨杰认为,在美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的情况下,美股下行风险有限。此外,全球资金流向美国,也是美股利好因素。三季报陆续披露,应该会给美股情绪带来新一轮提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较高的估值会使得美股继续震荡前行。

  某资产管理公司全球市场策略师亦表示,美股只是阶段性调整,并不是转折点,后续大概率会继续缓慢上行。

  数据显示,近一周美国股市仍呈现资金净流入。据EPFR数据,截至10月5日,近一周有11亿美元流入美股市场,占总管理资产的0.02%。另外,美股市场近一个月来净流入124.79亿美元,近一年共计278.26亿美元流入。

  美股映射难改A股风格

  长假期间,包括美股在内的外围市场下挫,A股开盘之后同样表现偏弱。那么代表科技股的纳斯达克指数走弱,会否带来美股映射,导致影响A股等市场呢?

  某QDII基金经理表示,对美股映射确实有一定担忧,尤其是绝对收益的产品。“回顾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标普500跌幅不到30%,但多数新兴市场跌幅超60%。可见,相比美股等市场,新兴市场受到的影响是放大的。”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A股市场不会简单受美股映射影响。上述资产管理公司全球市场策略师表示,“美股和A股走弱的原因不太一样,美股下跌不会对A股产生什么直接影响,A股现在主要还是受国内市场情绪的主导。”

  程冬也表示,沪港通开通后,港股与A股联动性渐强,甚至已经超过与美股的联动性。美股下挫,港股和A股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更关键的影响因素还在于自身。

  A股仍有结构性机会

  虽然业内人士对A股受美股映射的看法不同,但总体来看,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找到合适的机会。

  上述QDII经理表示,“当前A股表现受到压制,不容易出现反弹,但板块和个股方面仍有不错的机会,尤其是一些超跌个股,现在是买入的好时机。”他进一步表示,主要看好两方面标的:一是具备明显成长盈利价值、现在相对便宜的标的;二是具备长期价值的个股,例如芯片领域的标的。

  另有机构看好龙头白马股。上述机构管理人表示,部分龙头白马公司现在估值普遍较低,相比其他企业有更稳定的前景,业绩增长更好。

  展望四季度,泰旸资产表示,对整体行情保持谨慎乐观,关注部分板块的结构性机会。在行业配置上,短期看好大消费、医药、基建等相关板块,中长线关注科技硬件与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投资机会。以消费行业为例,泰旸资产认为,消费已连续多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强劲马车,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言而喻。高度关注消费品行业的趋势及变化。

  程冬认为,从周期的角度看,A股已经历五轮牛熊周期,目前处于第五轮底部的磨底阶段,这轮圆弧底的打磨仍需时间。此时股票市场正孕育着生机。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目前优质国内上市公司股权或许是最优的选择。上市公司也做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很多优质的公司都陆续实施大股东增持或公司回购等行为。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2018-10-10)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