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日美国》10月7日报道,10月10日至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秋季年会将在华盛顿举行。在本届年会上,一大重要议题将是,人民币能否加入IMF的特别提款权,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问题。
特别提款权,是IMF设立的一种特殊的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是IMF分配给成员国的资金使用权利,可以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货币。
如果人民币加入到特别提款权,人民币将在促进世界贸易、投资和资本流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人民币也将挑战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核心地位。为此,美国政府和美联储一直对这个问题极为关心。
中国不太可能公开地寻求加入特别提款权,中国政府大概更愿意在2015年提出重新调整特别提款权构成的问题,这个问题恰好与市场的发展变化相符,并且反映出以人民币作为融资手段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升,有此需求的主体包括私有银行、央行、交易者、企业和资产经理。
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是一个在技术层面要求很高的问题,目前存在着许多障碍。首先,人民币尚且不能在国际交易中自由兑换,无法使资本在中国境内外自由转移。另外,如果人民币要加入特别提款权,中国还需要向IMF提交更为详细的数据,表明该国的货币储备情况,以及其他的相关问题。不过,在过去3年中,中国政府一直在采取措施,促进人民币的自由化和国际化,国际金融市场对于中国的兴趣也大大加强,这些似乎都表明,IMF的特别提款权可能会纳入人民币。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2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而中国也相信,人民币距离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日子很近了,而这也将是新兴国家的货币首次获得储备货币的地位。同时,英国政府也在推动这一进程。9月,英国政府决定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并且允许英格兰银行将发行债券获得的收益作为资金储备。
但另一方面,中国也正在推动新兴经济体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例如,在上海建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或许将在未来挑战IMF和世界银行的地位。
相比之下,人民币要想加入IMF的特别提款权,就必须被广泛地应用于世界贸易,并在国际支付和资产管理中被自由地使用。尽管在这一方面与美元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最近,人民币已经在一些关键领域开始对欧元形成挑战,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2015年,IMF将审议是否要对特别提款权作出调整。在过去的20年中,特别提款权已经失去了融资工具的作用,反应出国际私有机构在资本市场中急剧上升的重要性。但是,如果将人民币纳入到特别提款权,IMF的这一特别设置或许可以重拾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