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外汇币种资讯人民币

人民币贬值元年开启 双向波动将成常态

 

  中国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启后第四年,人民币兑美元终于改变单边升值的态势,2014年录得首次年度贬值。美元持续走强,以及中国经济转入慢车道,令人民币改变多年来持续的升值预期。全年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价呈倒S走势,贬值2.44%,振幅达到3.76%。年初人民币兑美元从历史高位6.0关口附近开始贬值,至5月29日跌至年内低位6.2620;随后行情反转直下,人民币汇价与10月31日回到6.10附近;此后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人民币便贬值超过1200点至6.23上方。同时,人民币即期汇率与汇率中间价之间的差距扩大至千点之多。

  虽然,人民币即期汇率大幅贬值。但是在主要国际货币汇率重估的情况下,人民币仍与美元挂钩,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表现依然强势。国际清算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环比持续上升并屡创历史新高。BIS的有效汇率指数基于2008-2010年贸易数据权重,并以2010年为基期。在人民币指数的权重中,欧元、美元和日圆分列前三位。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更多反映在欧元、日圆大幅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出现被动升值。

  中国经济放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今年第三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长7.3%,增速创近六年新低,前三季度GDP增长7.4%,仍低于今年官方年度增长目标。若第四季度未能有所回升,今年中国可能自1999年以来首次无法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年度经济增长由此创24年来新低。 受到APEC限产及需求下行拖累,中国工业增加值回落到近六年次低水平。基建的高投资无法抵消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的疲软,固定资产投资降至13年低位。即便剔除APEC的影响,经济本身存在的下行压力也不容乐观。此前公布的11月PPI数据为连续33个月下降,CPI也在走低,中国经济笼罩着通缩阴霾。

  由于库存高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回落0.5个百分点至11.9%,另一方面产能过剩的制造业投资在低位徘徊。投资仍然依靠基建支撑,水利、铁路运输等行业维持较高增速。只是基建的拉动尚无法抵消前两者的影响。“克强指数”三大指标之一铁路货运量亦录得连降11个月;2014年1-11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50116亿千瓦时,较2013年前11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7个百分点;12月M2增速放缓至12.3%,创8个月新低。十一月份“克强指数”的三个构成要素依旧保持弱势,虽然此前发布的11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有所回升,且新增人民币信贷也大超预期,但克强指数仍然继续走低,不过降幅较前月收窄,当前数值为年内次低,也是2009年以来第三低的月份。

  可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已经步入寒冬。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多难解的问题,这包括: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影子银行及房地产等问题。过去10多年中大部分时间中国一直存在产能过剩,这个缺口曾于金融危机之前,在不可持续的外部需求下一度出现缩小。经济危机中推出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使得产能利用率下降到仅有60%。而美国同期的全工业利用率为78.9%,在金融危机高峰期为66.8%。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加入产能过剩的队列里。国资委主任张毅曾直言:“大部分中央企业都面临产能过剩、产销衔接不畅的巨大压力。”

  债务之忧袭扰中国,据渣打估算,截至2014年6月末,中国金融信贷总额占GDP的比重已达到251%。这一比重接近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相接近,高于发展中国家债务水平。除此之外,根据2013年数据来看,地方政府债务与地方可支配收入平均比例已经达到150%。如果计算债务与本级财政收入(不包括中央转移支付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高达250%。这个数据在2014年仍会有所扩大。地方债务问题很可能成为经济崩溃的催化剂。例如,借新还旧可以保障在建项目竣工,不出现“半拉子”工程。工程的继续建设也必然需要更多的债务,同时更多的利息支付。这种债务状况不可持续,最终都需要财政收入填补。而财政收入来填补之前的债务和高额利息之后,其他支出也将会减少,并导致经济增长停滞,甚至社会福利减少,从而引发社会动荡。

  2014年,随着中国股市从数年的低位开始大幅走高,中国的影子银行也受到了尤为沉重的打击。影子银行业包括信托公司和租赁公司等非正式放贷机构。该行业从投资者筹资,然后贷给难以获得传统银行贷款、常常风险较高的项目。近年来,投资者蜂拥购买影子放贷机构销售的所谓的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因为这类产品通常承诺从4%到逾10%不等的收益率,比银行账户的收益率高得多。但下半年影子银行业投资者已将资金转投大幅上涨的股市。随着经济放缓,有关部门可能加大控制金融风险的力度,在这种情况下,明年影子银行业的放缓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根据中国央行的数据估计,11月底影子银行产品未偿付总额为人民币21.87万亿元(合3.52万亿美元),同比涨14.2%。这一涨幅大大低于去年全年35.5%的涨幅和2012年33.1%的涨幅。影子银行之所以火爆不再,一方面是因为违约风险上升加剧了市场担忧,另一方面是中国政府的一系列监管政策限制,此外,下半年来股市的行情飙升也分流了许多资金。

  中国政府不想完全遏制影子银行生长,影子银行对急需资金领域的好处是不可否认的。但影子银行的扩张加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而且难以监管,这也是中国政府限制影子银行的重要原因。2014年中国在复杂宏观经济形势之下,政府在金融政策的选择上面临诸多两难。但是不能及时治理,使其透明化并降低商业银行高杠杆率,那么随着风险的继续累积,未来爆发的危机可能更为严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包括中国特色的银行同业业务在内)已经成为火药桶,而且其风险与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等问题交织在一起。

  中国经济当前困境面临的最难解的问题就是房地产。房地产价格泡沫一直是众多机构和学者争论的话题。自1998年房地产商品化改革以来,其价格就出现不断的攀升。房地产价格在过去十年其价格几乎年翻一翻,并推动GDP快速增长。中国房地产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需求已得到释放,同时,由于收入增长不及房价升势,购买力对整个市场的支撑越来越弱,即使是温提出新型城镇化(市民化或说“伪城镇化 ”)也无法再支撑中国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但是,中国政府却需要继续支撑房地产的价格,努力的减缓其下降速度。因为,地方债务、影子银行和房地产,甚至包括产能过剩等问题已经纠结太深,其中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中国经济轰然落地。

  中国经济风险日益积累,但并不会像欧美地区那样更容易的反应到人民币汇率走势中。人民币在过去十年里维持持续升值,低波动性与升值潜力使人民币资产变得非常有吸引力。在过去五年里,投资人民币的收益率是7.3%,在主要货币中是最高的。这使大量的热钱趋之若鹜的涌入中国。

  2014年第一季度,为了打击并驱赶这些投机者,中国央行出手购买美元,卖出人民币,并将现金注入金融系统并压低利率。人民币亦实现了1994年中国统一官方和市场汇率以来,最大的季度跌幅,并成为同期贬值最严重的亚洲货币。中国央行也仅仅是借力打力,打击套利交易的同时为人民币扩大波幅铺路,其并不是人民币贬值的主导力量,却有效的引发了看空人民币的预期。若要把握人民币的走势,我们仍需要掌握中国经济方向,并仔细研读中国央行货币政策。

  2014年,中国央行结构性调控手段层出不穷。从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再贷款,到通过PSL、MLF等创新工具定向补给市场流动性。定向、定量、定期是2014年、货币政策调控最重要的特点。可以预期2015年,央行将创设更多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定向手段来实现结构调整的目标。从MLF、PSL和SLF的实施来看,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力度明显加大,体现了服务结构调整的意图。

  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面临较为严重的下行压力。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并指出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由此可见,若保持经济增长率在7%左右,面对通货紧缩引致的种种负面效应,在货币政策调控过程中可能需要出台一些刺激力度有所强化的措施,其中包括:M2增长;新增贷款规模增长。甚至可能为了防止通缩和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继而将存贷款基准利率再度下调;并多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包括定向降准),以缓解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压力的可能,在事实上形成宽松的货币环境。

  2015年人民币走势展望

  2014年,所有亚太地区货币兑美元都呈现贬值走势。其中,日元、澳元以及新西兰元跌幅最大。2014年按照名义和实际贸易加权计算人民币已强劲升值。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通胀停滞日益成为问题,人民币兑美元的风险/回报前景呈负面。

  回顾2010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可以发现国际收支顺差、经济高速增长等推动升值的因素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发挥着主导作用。从大环境上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未脱离国际经济政治以及国内经济环境的双重推动。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更是中国深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表征之一,表明市场供求关系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不断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和环境的变化。

  国际经验认为经常项目顺差/GDP之比在3%-4%以内是可持续的合理水平,汇率水平在此区间可认为是均衡汇率。2007年和2008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GDP之比一度达到10.1%和9.1%,同时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6.9%和6.88%。可见此时人民币汇率存在严重低估;2010年和2011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GDP之比为4%和2.8%,按此标准,假设人民币汇率趋近均衡水平,其波动区间为6.3-6.6水平;而2013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GDP之比降至2%,人民币升值幅度却超乎寻常的达到3%,此时人民币汇率再度偏离均衡并进入汇率高估阶段。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环境来测算,2014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GDP之比仍可能出现继续下滑,这也令人民币将失去升值的动力。由此可见,2014年全年人民币即期出现小幅贬值属于正常波动,也是严重高估的人民币汇率的修复。

  本币出现长期的大幅贬值一般出现在金融危机时期或本国经济出现大幅减速并衰退的情况下。目前看来,中国并不存在这些状况。要正确的理解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衰退的不同概念。在中国庞大的GDP基数上,经济增速放缓并不值得担忧。然而,人民币停止升值或一定程度的贬值对于解决中国内部经济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当然人民币汇率的贬值,令市场预期也发生了重要改变,加上中国经济增长的事实性放缓,这很可能引发对中国经济增长缺乏信心的资本大量流出。并导致企业的投资和个人的消费行为都落入疲软的状态。甚至波及到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影子银行资金等问题,从而影响到中国金融体系全局的稳定性。因此,央行也不会放任人民币贬值。

  随着,中美利差的逐渐收窄和美元的强势上涨,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民币难回长期升值通道。预计,2015年人民币汇率逐步的向相对均衡的汇率价格靠拢,人民币最终要与其实际市场价值相符。2015年中国央行会在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更进一步,包括:提高中间价日间弹性、继续完善汇率衍生品市场、努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并让人民币市场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一个正常的货币需要有涨有跌,其每日的波动将会变得难以预测。同时,人民币在2014年告别长期单边升值模式后,以后将进入双向波动“新常态”。笔者预计,2015年人民币的波动区间将会扩大至6.10-6.50,但是受到中间价的牵制,贬值幅度相对可控。

分享
QQ MSN Mail Kaixin Favorite Mail Kaixin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15-01-05)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