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慧心+耐心:破解财越理越少的魔咒
 

  2011年上半年,坊间传来许多理财人士的困惑之言:我不理财倒还罢了,一直把钱放在银行吃利息,虽然收益低点儿,但本还在那儿;虽然知道因为物价上涨,存银行是倒亏,但账面总数字看起来还在稳定增长。而把钱用于理财,反倒越理财越少,越理经济压力越大。早知如此,还不如一直接兵不动,少亏也算大盈。

  这一说法,代表了一些初涉理财市场或者在上半年的理财市场表现太激进的人们的普遍观点。

  的确,2011年的上半年,股市连跌,“基场”积亏;贵金属白银自5月以来从上升的单边市急转直下,最高跌幅达3成;楼市站在高坡边,想不跌实在难;收藏品良莠不齐,即便专业人士都难免看走眼,别说我等一般百姓,盲目投资恐入陷阱;债券及债券型基金虽然稍许稳当,但普遍收益不高;收益稍高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则十分走俏,有的购买起点一再调高,资金少的百姓购买难,二则也非所有理财产品都能实现预期收益,跑不赢CPI的产品依然不少……。很多人因此困惑、纠结,理财的路到底该怎么走,怎么才可以避免财越理越少?

  我们来反思一下财越理越少的原因,这可以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方面来加以分说:

  外部因素:一是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纷繁复杂,一系列政治事件在经济领域投射下的各种各样的影子,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际社会任何的动荡、全球经济领域任何的事件,对中国的理财市场的影响和冲击都是巨大的。一波三折的欧洲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拉登被炸死、利比亚连天战火、美国一系列旨在摆脱本国经济困境却陷新兴经济体于不利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等等,都让整个经济形势迷雾重重。二是今年以来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一方面CPI持续高企,国家不得不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抑制高物价,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适时动用利率工具,楼市欲跌不跌,股市欲升难升,让投资者无所适从。

  内部因素:一是理财人士面对物价飙升、货币贬值、理财市场各种浮泛现象所产生的急躁情绪,并在此情绪主导下的一系列非理性操作;二是在遭遇理财损失,尤其是股市下滑、白银市场急跌后的短期行为。

  破解策略:2011年下半年,要破解财越理越少的魔咒,理财人士至少应当注意如下点:

  一是看准大势,伺机而动。今年的市场,乱象纷纭,扑朔迷离,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各种传闻和所谓权威人士、理财专家的话加以认真的甄别、分辨。看准大势,就是看准经济运行的主流方向,看准各类理财产品的发展前景,然后据此制定投资策略和进行稳健投资。

  二是小步进入,不贪大求全。这对初涉理财市场的人士,尤其重要。小步进入,需要运用的仔细观察、审慎乐观的智慧与理财态度。就当前的市场而言,可以小步进入的市场主要有:黄金及黄金基金,符合国家产业支持重点、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概念股票,如农业股、环保股、生物制药等,银行中短期理财产品、中短期债券等。在市场不明朗的时候,做指数型基金定投(最好设置按股指涨跌的幅度确定投资金额的基智定投)、黄金积存,能够较好地熨平成本,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实现小积累,大收益。

  三是耐心等候,不急功近利。把握时机、积极进取是一种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而静心等候,以时间换空间,不着眼于一时的输赢,也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是考验我们的耐力与韧劲的做法。资本市场尤其如此。与其紧密相关的所有投资理财行为,都要把静心等候作为一项内功,一项必杀技。在股票市场,行家常说,机会是跌出来的;而等待市场步入上升通道,顺势而为,也是需要沉住气的。这看涨观跌的过程,就是考验我们耐心的时候。

  四是优化组合,完善补偿机制。在纷纭复杂的市场,光有耐心还不够,还得在做好资产的配置上下功夫。完善补偿机制的基本点是:不把资产全部放在风险性高的产品上,而是要以保本为根本,以增值为目标,在个人和家庭的不同生命周期,确定风险产品的不同系数,市场上被大家广泛认同的将80减去现有年龄的得数,作为配置风险资产的百分比,是有较强的理论根基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在确定风险资产最高比例、将风险系数控制在自身所能承受范围的基础上,进行其他稳健型、保本型产品的配置,形成风险与收益相匹配、保值与增值相补充的资产分布系统。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跳转页  第1页  共2页

(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分行 2011-09-09)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