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寿险业面临不小压力 中国人寿如何应对市场挑战?
 

  “中国人寿始终传统但不保守。传统,是坚持以寿险为核心主业;不保守,是秉持见贤思齐、纳新吐故、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态度拥抱时代,拥抱变革。多做少说,最终以成效来检验。”8月26日,在2021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总裁苏恒轩在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如是说。

  行业结构与新的供求平衡形成的阵痛期

  目前,寿险行业正处在阵痛期。苏恒轩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虽然中国经济在疫情之后是实现正增长的最大经济体,但是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均衡。

  在疫情影响下,居民对长期大额支出,以及非必要必需品方面的开支更加谨慎,也就是花钱更谨慎了。因此,寿险行业都面临不小压力。

  但苏恒轩坦言,当前面临的短期挑战仅仅是行业结构与新的供求平衡形成的阵痛期。我们看好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近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有利于保险业的发展。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保险业务的发展或者经营业务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

  寿险市场的潜力仍然十分巨大,从保险的密度和深度来看更加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寿险业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从中长期来看,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对于中国人寿而言,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稳健经营工作总基调,继续坚持质量优先、价值第一、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发展开好局。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4422.99亿元,在高基数基础上同比增长3.5%。受疫情和保险需求释放放缓等因素的影响,新单保费为1339.14亿元,同比下降8.4%。同期,公司新业务价值298.67亿元,同比下降19.0%。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内含价值11428.11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6.6%。

  代理人队伍不会再出现大幅增长

  截至本报告期末,中国人寿个险销售人力为115万人。其中,营销队伍规模为71.9万人,收展队伍规模为43.1万人。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副总裁詹忠表示,整个市场的队伍都出现了下滑态势,中国人寿也不例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认知,不断地判断。

  后疫情时代,就业选择偏保守,就业环境相对趋于稳定,增员难度进一步加大。对中国人寿而言,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宗旨,去年疫情期间进行了线上增员,疫情过后线下能够恢复的地区都恢复到了线下,从去年到今年更加注重甄选标准和招募质量,日常训练方面花了较大功夫。也就是说,入口是难上加难了。

  疫情的影响使留存率降低了,这是整个行业的状况。对中国人寿而言,留存率降低既是主动选择也有被动接受,被动的是整个行业的状况、市场的状况,主动是在压实整个队伍的发展质量。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质量的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数字化队伍是建设方向。

  我们判断,未来从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代理人队伍的规模预计不会再出现大幅度增长的情况,大家会更注重质态,注重整个队伍的结构,特别是我们会朝着专业化、职业化、数字化的方向迈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配套了比较多的具体举措,比如正在推行队伍建设的4.0体系,实际上是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优化前期工作,顺应市场变化,顺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大类资产配置上面临不小挑战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实现净投资收益897.64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123.73亿元,同比增长16.0%;净投资收益率达4.33%,较2020年同期上升4个基点。总投资收益1176.38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215.04亿元,总投资收益率达5.69%,较2020年同期上升35个基点。考虑当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后,综合投资收益率达5.61%,较2020年同期上升21个基点。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投资管理中心负责人张涤表示,今年我们在大类资产配置上面临不小的挑战。金融市场各类资产的表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包括了宏观基本面的影响,也包括了监管政策变化的影响,也有流动性的边际改善。估值水平、市场情绪也在这中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种环境下,我们作为一个长期投资者,一家寿险公司,始终把握的是四个字“守正、前瞻”。

  所谓守正,就是要坚持寿险公司的投资规律,很好地把握资产与负债的关系,在固收方面从负债出发,做好长期的基础配置;所谓前瞻,就是要很深入地去研究国家政策的变化和导向,在权益配置上能够做一些前瞻布局。

  围绕这些方面,我们做的事情是很好地围绕大类资产配置,从大类配置出发,围绕中枢做好基础配置,有效地管控风险。

  未来,我们仍然会坚持基本的原则、基本的方法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很好地应对不同市场的变化,能够得更长远,因为我们是资本市场的“长跑者”,要始终把握这个原则。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李致鸿)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2021-08-27)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