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央行工作会议:主动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货币金融政策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2月27日上午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主动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货币金融政策。

  会议提出2022年工作的八项任务: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二是精准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三是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治理机制;四是坚持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五是持续深化国际金融合作;六是不断深化金融改革;七是进一步优化外汇管理和服务;八是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

  据记者梳理,主要要点如下:

  1.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会议表示,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人民币新增信贷18.8万亿,全年预计将超过去年19.6万亿的增量。但今年下半年以来,部分月份信贷增长低于预期。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速自2020年6月起持续下行,2021年四季度后增速逐月创历史新低,这一趋势的扭转将是货币政策的出发点。

  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下,央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就是“保持货币供应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内嵌了稳杠杆的机制,无论提与不提,都会是货币政策的内在要求。目前主要矛盾是稳增长,因此在稳增长政策见效前暂时不用担心“稳杠杆”风险,明年宏观杠杆率可能会上升。

  2.金融系统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

  会议指出,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系统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

  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国务院要求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其中引导贷款利率下降让利5900亿,占比近四成。此外,银行减少收费、支持企业重组和债转股,设立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债券利率下行,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分别让利4200亿、3800亿、1200亿、460亿。

  2021年,金融系统主要通过结构性政策让利,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延期至2021年底。

  预计2022年让利主要通过降低利率实现。由于明年一季度稳增长压力大,市场预计明年上半年降准降息均有可能,由此带动LPR、贷款利率下行,从而让利实体经济。

  3.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会议指出,稳妥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今年受风险事件、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个别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加强调控等影响,自上半年开始房地产各项贷款持续回落。

  12月13日,央行官方公众号披露的11月个人住房贷款统计数据显示,11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1万亿元,当月增加4013亿元,较10月多增532亿元。这是央行连续第二个月单独公布个人房贷数据。

  这显示出,金融监管部门连续释放维稳信号,指导主要银行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相关落实情况也反映在前述新增房贷规模上。

  央行此次表态意味着,房地产金融政策将继续边际调整,按揭贷款额度、房贷利率等金融环境有望进一步改善,但只是微调,“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等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仍将继续实施。

  4.稳妥有序推动金融控股公司审批并开展持续监管

  央行表示,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治理机制。其中一个方面为,稳妥有序推动金融控股公司审批并开展持续监管。

  根据《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本办法实施前已形成金控的机构,拟申请成为金融控股公司的,应当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12个月内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申请。金控办法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意味着各金控需要在2021年10月31日前申请。

  今年6月,央行公布称,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等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受理了中国中信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关于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行政许可申请。

  中信集团、光大集团是国务院批准的支持国家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型金融控股企业集团,两家集团是“国家队”,且股权结构清晰、风险可控、治理完善,因此两家作为首批企业申请设立金控。后续还有更多设立金控的信息披露,明年金控监管迈入新阶段。

  5.稳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此次会议提出,稳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而去年则是提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相比而言,从“稳慎”到“稳步”,今年的提法更为积极。

  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储备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在《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一书中表示,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内部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外部看,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不进则退”的同行竞争压力。

  朱隽建议:第一,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坚持市场主导、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政府可通过完善支持体系,为市场作用的发挥创造更加便利的环境和条件。

  从人民币货币互换看,2020年以来,由于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全球经济格局加速变迁,外界对人民币互换的需求上升,互换目的更趋多元化。我国应抓住外界对人民币需求上升的契机,继续完善双边本币互换机制,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第二,新形势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要系统性地深化改革,协同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资本项目可兑换、汇率市场化“三驾马车”。

  央行前行长周小川表示,下一步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迈上一个大一点的台阶,需要比较大幅度地提高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的程度,或者说是可兑换的程度。

  周小川称,真正推广人民币的国际化使用需要人民币广泛好用,市场主体会把人民币与其他货币进行对比,如其他货币更好用,而人民币在某些方面使用受限制,则人民币的使用就可能徘徊不前。同时,回避资本项目可兑换也不符合我们自己提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

  此次会议也提出,持续推进金融业有序开放,推动形成以负面清单为基础的更高水平金融开放,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杨志锦)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2021-12-28)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