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高通胀考验全球央行软着陆信誉 投资者何处觅得避风港
 

  “事情变得更加棘手”——是全球央行几乎共有的直观感受。去年年初一直到现在,货币政策的代言人头顶探照灯,希图在“稳住经济增长”与“遏住过热的通胀”间走稳。

  近期,部分央行最后时刻“变卦”提前收紧货币政策。6月议息会议中,美联储表示,决定加息75个基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中称该加息幅度适当。然而,就在一周前,美联储官员们多次公开表明的是50个基点的加息。

  欧央行行长拉加德最近的立场也较其此前暗示的更为强硬,其已明确表示,7月是25个基点的加息。随后,当地时间6月15日清晨,该央行召开紧急会议称,计划以快于预期的速度加息,但并未让投资者清楚地知道它将如何应对收益率的飙升。

  日本央行与交易员间的摊牌也在升级,因其承诺的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难以使得后者相信。上周,日本10年期债券期货曾出现2013年以来最大跌幅;英国央行本月25个基点的加息同受市场指责,该央行没有如此前宣称般在必要时采取强有力的行动。

  当地时间6月26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其发布的年度旗舰报告中警示称,主要经济体正接近“滑向”一个高通胀的世界,各国央行的关键任务是在通胀变得根深蒂固之前迅速而果断地采取行动。

  央行或需要采取更大的政策行动来缓解通胀压力,但在投资图景内,往往是投资者在承担后果。目前,对利率敏感的风险资产正加速波动,投资者正在频繁判断,不间断的抛售与重新再押注,想要弥补此前的预测错误。

  多次“改口”

  全球通胀“高烧不退且反升”,央行不由得采取更大的收紧幅度,甚至在关键时刻突然“改口”。

  美联储6月的行动是最显眼的一例。当地时间6月15日,美联储在政策会议中决定加息75个基点,上调基准政策利率至1.50%至1.75%的目标区间,创下了自1994年以来最大加息幅度。

  但75个基点的加息并非此前鲍威尔及其团队成员释放的信号。一直到6月议息会静默期前,鲍威尔一直坚称,本次,美联储可以软着陆。

  与美联储类似,欧央行也较之前释放的预期更为强硬。在6月政策会议中,欧央行公布最新利率决议,维持三大利率不变,决定从2022年7月1日开始终止资产购买计划的净资产购买,同时预告称,计划在7月加息25个基点,9月将进一步采取行动,具体加息规模将取决于通胀前景。

  随后,因担心下月开始加息后欧元区内部债券市场割裂,欧央行于6月15日召开紧急会议,探讨欧盟非核心与核心国家利率近期的上升问题。

  英国央行因6月25个基点的升息被市场认为“火力不足”,有违其“将采取强有力行动”的承诺。最新数据显示,英国5月CPI上涨9.1%,为G7成员国中最高,略高于4月份录得的9%涨幅。

  亚太地区同样不平静,面对日元的持续下跌,日本央行在6月会议维持目前基准利率-0.1%不变,同时将贯彻收益率曲线控制与日常债券购买操作。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表示,继续无限量买进债券,捍卫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0.25%的上限。

  但高度不确定性挥之不去,面对与全球多数央行紧缩之旅背道而驰的日本央行,市场正在加速怀疑,其能否持续维持其“收益率控制”政策,遏制住日债收益率的涨势。

  对日本央行的质疑声音越来越大。当地时间6月23日,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海外投资者卖出的日本债券规模达到了4.8万亿日元(约合353亿美元),创有史以来最高记录。

  民意调查显示公众似乎对一些央行不太满意。

  Gallup 5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43%的受访者对鲍威尔的工作有“很大”或“相当”的信心。虽然不是最近几任美联储主席中最低的,但远低于格林斯潘在2000年代初达到的74%;英国央行最新季度调查显示,在控制物价方面,认为英国央行表现不满的人首次超过满意的人。在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消费者对物价上涨越来越宽容之后,其支持率开始下滑,日本共同社最近调查显示,59%的人认为他不适合这份工作。

  信誉受挑战 但暂或完好

  理想状况下,一个可信的央行甚至不需要行动——仅仅是言语通常就足以让市场保持秩序。

  1996年底,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在一次演讲中谈到了“非理性繁荣”的可能性,引发了股市的调整;欧债危机时,欧央行主席德拉吉在2012年伦敦发言承诺,将“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欧元,阻止了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德拉吉的前任,特里谢曾与媒体达成的默契是,若他说自己“非常警惕”,市场默认下次政策会议将加息。

  即便如今一些央行信誉遭挑战,但记者采访的人士均表示,主要央行的信誉暂时仍完好。

  “在我们看来,央行在致力于推行适合经济状况(包括通胀)的政策方面的公信力仍然完好。”保德信固定收益首席欧洲经济学家Katharine Neiss与G10经济体首席经济学家Ellen Gaske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在新冠疫情期间,实时地了解什么是适当的政策是央行遇到的困难,在某些情况下,挑战也存在于央行在保持必要的宽松政策立场时的技术能力方面。

  二者表示,十多年来,包括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在内的一些央行一直在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其经济面临的长期结构性问题。新冠疫情的突然袭来,迫使它们寻找提供刺激的新途径。以日本央行为例,累积效应意外地对市场运作和汇率产生了影响。

  至于美联储,其认为,前者遇到的困难是实时了解经济实际处于什么状态,它将走向何方,以及相应的政策路径应该是什么。

  “在经济危机和经济复苏的大部分时间里,美联储遵循了上一次在全球金融危机危机时所使用的游戏规则,即假设当前的经济复苏也会同样缓慢和漫长。”然而,Katharine Neiss与Ellen Gaske解释,过去两年的经济周期被压缩得更多,复苏的速度和力度比大多数预测者--包括美联储--的预期要快得多。“引起质疑的并不是美联储做对经济有利的事情的承诺,而是其是否能充分认识和预测继续影响经济恢复的冲击的净效应。

  二者表示,日本央行面临着另一种信誉挑战,在本质上更具技术性。虽然它在追求适合日本经济的政策方面也显得很可信,但在免对其他G10央行转向鹰派立场的情况下,该央行继续保持宽松政策立场的能力受到了质疑。

  “日本央行有足够的火力继续其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即维持短期政策利率略为负值,同时将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上限设为0.25%。”其强调,然而,逆全球利率抛售而上的决心与行为需要更加积极的干预,这对市场流动性和政府债券市场的运作构成了挑战。

  同时,作为压力阀的日元急剧走低,正在打击家庭购买力,并推高企业的进口投入成本。PGIM预计,日本央行可能会试图维持其当前的政策立场,以对抗潜在增长率结构性下降和通胀趋势。但在当前的全球环境下,该央行政策的负面效应致使一些人质疑日本央行目前的政策组合是否站得住脚。

  Vanguard投资策略集团经济学家Maximilian Wieland同样认为,总的来说,主要央行的信誉仍然完好。以美联储为例,首先,市场对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期与美联储在6月15日最近一次会议上发布的经济预测摘要密切映照。其次,市场对长期通胀的预期并非没有锚定。与此同时,自今年3月以来,因美联储暗示将加大遏制通胀的决心,通胀预期已有所下降。

  他认为,市场对美联储能够将通胀率从现在的8.6%降到5年后的2.7%有信心,且信心在增加。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因对抗通胀不利或迟缓,一些央行信用度有所降低。“日元的大幅贬值与美国的通胀飙升,部分致使央行信用度的下降。

  邵宇称,现在主要央行总体较为激进,可即便如此激进,或也无法完全控制通。“央行大多关注需求端,无法控制供给端。目前,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冲击同时出现,若仅通过需求调整通胀,或将使得收紧的更加激烈,经济或也无法承受。”

  更为棘手的平衡通胀与刺激经济

  致使全球央行权威性受损的原因之一,是在“经济增长”与“遏制通胀”之间的选择。

  Maximilian Wieland说,各国央行在面对滞胀时可以借鉴上世纪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的经验。但“遏制通胀还是维持经济增长”时,每家央行的情况都有所不同。

  包括欧央行、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在内的大多数央行,都只有一项任务,即“稳定物价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抑制通胀(或日本央行进行的引入通胀以提高通胀率)是大多数主要央行的主要焦点,这降低了政策路径的复杂性。

  相比之下,美联储则有一项“最大化就业”和“稳定物价”的“双重任务”。因此,美联储必须平衡其控制通胀的目标与可能出现的衰退导致的失业间的关系。

  鲍威尔在国会作证时重申了对抗通胀的承诺,“我们真的需要恢复物价稳定,让通胀率回落至2%,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将无法实现可持续的充分就业。”

  Maximilian Wieland指出,历史证据显示出,在经济正在衰退期间加息是非常罕见的。自1950年以来,美联储仅在两个经济衰退期间加息,分别是1974年第二季度和1980年第二季度。也就是说,即便美国国内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不会阻止美联储进一步加息,但在衰退和失业持续的同时,它肯定会降低进一步大规模收紧金融条件的可能性。

  在PGIM看来,央行加大收紧力度,且提前实施政策紧缩计划,这种反应也是意在维护央行实现通胀目标的承诺的可信度。市场和基于调查的通胀预期总体上给各国央行投了一张信任票,相信后者有能力实现通胀目标——至少在中期或目前为止是这样。

  无处是避风港?

  全球股市已进入熊市,美国国债收益率周一录得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大两日涨幅,信贷市场也显示出压力越来越大的迹象。于是,有人用“无处是避风港”以形容目前的投资市场。

  不论是滞胀、通胀、通货在膨胀还是软着陆等情形,投资者应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准备。

  嘉盛集团策略师认为美股仍在熊市,且仍可能有下行空间。目前的市场下挫仅因为货币紧缩下的杀估值,盈利下调尚未计入价格。其认为标普500后续仍有可能测试3500点,抛压仍将持续到秋天,除非美联储“服软”或通胀真实出现持续的见顶下行信号。

  该集团策略师指出,风险资产波动将加剧,黄金将成为降低投资组合波动率的有效工具,也仍将是分散投资组合风险的好去处。但其提醒,目前不断上升的利率仍是金价的抑制因素。看多的投机客现在首先需要黄金重回1860美元附近趋势线。若落实,或为金价在新一轮技术买盘中小幅反弹铺平道路。

  瑞银预计美元难以开展明显的升浪,尤其是在其他央行也转向紧缩模式的情况下。相反,大宗商品相关货币存在最大的上行空间。“基于大宗商品未来几个月前景仍亮丽,加元和澳元等与大宗商品相关货币将有最大的上行潜力。”

  瑞银称,为应对“滞胀”风险,投资者应建立和管理流动性的投资组合,现金流通常应满足3-5年的需要,包括现金,现金替代品和短久期债券等。此外,投资者应对冲基金进行充分的配置。

  其次,面对市场“大幅调整”的风险,瑞银指出,投资者应做好防御措施,譬如增加对优质的收益股、医疗保健板块、有韧性的债券和瑞郎的敞口。保本策略可以让投资者利用波动性的同时,减轻潜在的下行风险。

  能源和英国市场等或也具价值投资。在瑞银的“软着陆”情景中,价值型股票表现优异。在“安全时代”,政府和企业旨在加强能源、数据和粮食安全,这将刺激对零碳排放、网络安全和提高农业产量相关股票。与此同时,在公开市场下跌后,私募股权可能带来不错的回报。

  在邵宇看来,人民币资产近期坚挺,或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金融市场和投资者的影响既取决于经济数据将如何发展,也取决于不同的央行。”Maximilian Wieland称,在经济增长放缓、通胀上升和央行政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预测金融市场的走向尤具挑战性。

  鉴于不确定的前景和金融市场进一步波动的这一合理可能性,他建议,保持平衡、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与长期的投资视野仍是投资者抵御波动性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最佳保护措施。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胡天姣)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2022-06-29)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