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培养理财观念要从娃娃抓起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理财一般是步入工作岗位或经济独立后才开始考虑的事情,但最近有一些父母为孩子制定基金定投等理财规划。这是一个很值得倡导的做法,体现了家长的理财意识。但家长们是否想过,也要尽早地培养少年儿童的理财观念,让他们从小养成一个健康、合理的理财习惯。

  巴菲特的童年

  但凡对投资有一点认识的人,对“股神”巴菲特一定不会陌生。虽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股神”管理的资产也难免有一定程度的缩水,但是其40余年收益成长几千倍的投资成绩仍然堪称卓越。在谈及“股神”时,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往往是其辉煌的投资业绩,却忽略了其成就背后的人生经历。其实,“股神”的生平、特别是他的童年经历,是非常值得人们思考的。

  与那些历经苦难最终成功的杰出人物不同,1930年,巴菲特出生在一个还算富裕的家庭,但是他并不乐于过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是从小就对数学计算题十分喜爱,用极快的速度计算复利利息是他儿童时期就全心投入的一种消遣娱乐方式。

  巴菲特喜欢四处走动兑换零钱,他对兑换零钱的过程和拥有金钱的感觉非常着迷。他的母亲曾回忆说,当她的儿子第一次对做生意产生兴趣时,还只是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在1989年伯克希尔公司的年度报告中,巴菲特曾经写道:“我相信我是在1935年或1936年开始卖可口可乐的,我以每箱(6瓶)25美分的价钱在爷爷的杂货店购买可乐,然后以每瓶5美分的价钱在附近兜售。这种高利润的零售方式使我及时注意到非同寻常的消费者的吸引力和这种产品的商机。”

  巴菲特自小就觉得数字是非常有趣的东西,并显示了超常的数字记忆能力。他能整个下午和小伙伴拉塞尔一起,记录街道上来来往往的汽车牌照号码。到了晚上,他们又开始重复自认为有趣的游戏:拉塞尔在一本大书上读出一大堆城市名称,而巴菲特就迅速地逐个报出城市的人口数量。

  9岁的巴菲特就和拉塞尔在加油站的门口数着苏打水机器里出来的瓶盖数,并把它们运走,储存在家里的地下室。这可不是9岁少年的无聊举动,他们是在做市场调查。他们想知道,哪一种饮料的销售量最大。

  10岁时巴菲特就对炒股入了迷。像成年人一样,他努力学习掌握股票跌涨规律。11岁时他购买了3股城建公共设施证券,每股38美元。当证券升值到40美元时他就抛了出去,扣除手续费他赚了5美元。14岁时他用自己攒下的1200美元在内布拉斯加买了40英亩农田,然后转手租给一个农田承包人。他还到高尔夫球场上寻找用过的但可以再用的高尔夫球,细心地把它们按照牌子和价格整理出来,再发给邻居去卖,然后他从邻居那里得到提成。巴菲特还和一个伙伴在公园里建了高尔夫球亭,生意很是红火了一段时间。

  1947年,16岁的巴菲特高中毕业。在他对股票市场研究还处在“绘制股市行情图”的阶段时,就已经积攒了一笔大约6000美元的财富,其中大部分来源于他的投递报纸所得,这个年轻人赚的钱比他的老师的薪水还多。到1950年巴菲特20岁时,他已经靠自己的“生意”和投资积累了9800美元。

  看了股神童年以及青少年时期的故事,或许我们会觉得,这种成就多多少少需要一些天分,也不敢指望我们的下一代都能够成为巴菲特一样的人物。但是,从这些故事里我们能够得到一些启示:发现孩子的优势,并在观念上加以引导,鼓励他们多去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商业常识和规律,这些都可以对孩子的思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多实践、多思考,切不可过分溺爱,导致小皇帝、小公主们只懂索取,不懂创造。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幸福的童年可不等于幸福的未来。

  节俭永远是美德

  在前面的故事中我们已经发现,节俭是“股神”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而且也是很多成功人士成功不可缺少的美德。因为一旦一个人头脑中没有成本的概念,不懂得量入为出,很难想象利润率如何保障,财富如何积累。

  经典投资理财书籍《巴比伦富翁》(TheRichestManinBabylon)中总结了致富的七大秘诀,其中第一条就是“让你的荷包鼓胀起来”。书中的阿卡德之所以能够从一个一文不名的小人物成为巴比伦的巨富,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就是他听了阿加米希的建议:“无论赚的钱多么少,都要将不低于其中十分之一的部分存下来。”这条建议也暗示了节俭的重要性。

  各位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在小的时候由于还没有能力去自己赚取金钱,因此很难理解金钱来之不易,也很难自发养成节俭的习惯。这就非常需要家长去积极地引导。但现实生活中,由于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家庭的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所以家长对孩子在物质方面的需求也是极尽所能地去满足,这种看似疼爱的做法实质上有害无益。过分地满足孩子并不能使他们理解大人的辛苦,而且不能端正孩子对于金钱的态度。

  其实,教育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也不难,储蓄罐、家庭基金等都是可以尝试的方式,而且言传不如身教,例如我们可以给孩子做一个基金定投。假设一对父母从孩子刚出生起,每年为孩子投资指数基金1万元,若股市的年平均增长率在10%,10年后,本来总计10万元的投资将变成17.53万元,特别是最初一年投入的1万元,在这个时候已经增值为2.59万元。我们把这个例子讲给孩子听,也会有助于他们对于财富积累的理解,进而鼓励他们从小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并学习如何去更有效地使用金钱。

  广泛阅读与远大志向

  仅看这个标题,家长们可能无法将其与少儿理财直接联系起来,但这两点也是帮助孩子培养理财观念所应具备的要素。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可能并不乐于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他们灌输太多金钱方面的理念,也不会太刻意地给他们准备一些理财方面的书籍。在这方面,我们应该适当学习西方国家,前几年有几本很流行的理财书如《富爸爸穷爸爸》等的作者都是外国人,内容通俗易懂,基本上就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在告诉我们一些投资理财的道理。在此之前,国内很少见到类似题材的书籍。其实这类书籍不仅适合成年人阅读,而且也可以给孩子们看,或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讲给他们听。即使一时间他们可能无法深刻理解,但只要这些故事能够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一定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就像巴菲特数瓶盖的故事一样,很简单的举动却使他增加了对商业的理解。

  与广泛阅读相比,远大志向这个目标似乎更难实现,但是,孩子越是在小的时候,做事情往往越有自信。一方面,精力充沛、做事容易专注;另一方面,受世俗观念约束少、无所顾虑。因此,在这个时期培养孩子的志向也并非一件难事。那么,远大志向与理财观念又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

  两年前,在一次理财课堂上,我结识了一位教韩语的大学教授,他经常来听讲座,偶尔也会把她可爱的儿子带来,小家伙年纪也就六七岁,那时候就已经读到六年级了,被我们称作“神童”。其实也经常有人带孩子来听理财讲座或参加活动,但基本上都是家长在教室里听,孩子在外面玩,只有这个“小神童”与众不同,不仅在课堂上很认真地听讲,而且还会做一些笔记,甚至还亲自填写理财性格测试表。在某一期讲座中,当老师讲到巴菲特积累了数十亿的财富但并非耽于个人享乐的时候,小家伙听得特别认真。讲师出于对巴菲特的崇敬,当时自己创造了一个词,说巴菲特的人生理想就是“盛宴天下”,没人注意到小神童当时的反应,但是后来听他爸爸说,回家以后,他就请求他妈妈找了位知名的书法家,求了“盛宴天下”四个字,裱起来挂在自己的房间里,作为他追求的目标,而且这一系列举动完全出自小家伙的个人想法,没有任何其他人的引导。从那以后,小家伙让他的妈妈给他买了几十本投资方面的著作,一年以后,巴菲特、彼得•林奇、格雷•厄姆等人的书他已经悉数读过,还建立了自己的股票基金账户。

  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举动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但正是“盛宴天下”的远大志向指引着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探索投资之路,很难讲他会不会成为未来的巴菲特,但只要有这份志气,他就会付出相应的努力。“盛宴天下”这个目标确实很宏伟,我们不能要求自己的孩子都像“小神童”一样有如此远大的抱负,但是只要是积极正面的理想,家长都有责任引导孩子去树立以及向那个方向努力。

  “尽早投资不必等”,这是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给我们的忠告。因此,理财教育从娃娃抓起就显得十分必要,时间是孩子最好的朋友,越早投资,复利增长的威力就越大。越早使他们懂得如何让金钱和时间来赚取财富,他们就可以越早享受成果,青少年的投资教育时不我待!

  (作者:林瑞华)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中国信用卡 2009-07-03)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