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手机支付:电子支付的新宠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已经实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无线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日益融合,使人们感受到电脑越来越“小”了,手机越来越“大”了,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在金融领域,各银行也在大力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力量、不断创新业务发展模式,以适应科技浪潮带来的产业创新。如何利用网络、通信技术以及ICT融合技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便捷、满意的金融服务成为各银行追求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依托手机银行、无线金融的手机支付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继网上支付后又一个可以提供便捷支付服务的金融产品。

  一、手机支付方式

  目前,手机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支付运营商手机话费账单形式间接实现第三方支付;二是通过银行账户直接支付;三是通过带有银联等第三方标识的借记卡实现银联快捷支付。

  通过手机话费账单实现支付,是指用户在支付手机话费的同时支付购物费用。手机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信用担保,但限于企业经营金融业务范围的限制,运营商目前仅提供支付电信业务中对应的短信、彩铃、新闻、信息发布、网络流量等费用,暂未推出其他商品的支付业务。

  通过银行账户直接支付,是目前银行、商家实现手机支付的主要方式。支付前,客户通过网上银行、柜台等渠道与银行签约并约定客户支付的手机号码,同时绑定代扣费的信用卡账户或借记卡账户,并预定扣费限额。支付时,支付费用从客户绑定的银行账户中扣取。

  从现有国情来看,以银行体系为主导的手机支付方式是目前我国发展手机支付的重要模式,下文重点介绍这一手机支付方式。

  二、通过银行账户实现手机支付的方式

  通过银行账户实现手机支付的方式,一般需要银行自建系统来实现。根据技术实现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依托短消息服务的支付方式和依托无线应用协议的支付方式。

  依托短消息服务的支付方式由客户端手机、运营商短信中心以及银行自建的业务系统与网关三方构成。客户端手机与运营商短信中心通过现有运营商2G通信网络连接,短信中心与银行业务系统及网关数据传输通过有线传输网络专线完成。客户可以通过银行签约并预留手机号码的方式申请待缴费项目,支付范围涵盖银行与其他对接的第三方单位中间业务,包括物业费、税费、煤气费、水电费、手机通话费、特殊商铺交易费等的缴纳。到缴费日期时,银行通过业务系统及网关向运营商短信中心发送下行短信通信报文,短信中心通过通信网络将短消息发送至客户手机,客户确认支付后,通过银行规定的特殊格式的短信发送至银行专有电信号码,运营商短信中心将短信进行报文组装并回传银行业务系统。银行业务系统校验数据客户身份的一致性、完整性后,实现绑定账户的扣费与第三方支付操作,从而实现手机在线支付功能。此种方式的缺点是安全程度不高,服务内容受银行提供的业务范围、交易额度及网关接口的限制,开放程度不高,系统建设与开发周期较长。

  依托无线应用协议的手机支付方式,主要特征是系统执行无线应用协议,目前通用的方式包括WAP、BREW、Kjava等。在国内,随着手机上网用户的增多,WAP方式已经成为主流。移动运营商GPRS网络的完善以及WAP2.0的推出,使得网络传输速度与质量和以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采用WAP方式的手机支付,银行可以在已有的网上银行的基础上开发基于WML的版本,开发投入较小,且几乎可以实现现有网上银行的所有功能。这种手机支付方式除可以完成上述支付业务外,还可以实现机票预订、彩票投注、游戏点卡购买等支付业务。

  三、手机支付的优势与发展趋势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统计的数据,目前全球手机用户和网民数量已经分别突破50亿和20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4.57亿,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从通信终端普及、软硬件支持、技术要求到技术标准的统一,手机支付技术均已达到推广的条件。

  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客户可以通过手机支付购买越来越多的商品。一部手机即是一个钱包,客户通过手机内置的SIM、STK卡可以实现购物以及各类交通费、停车费等的支付,也可通过手机号码绑定银行账户的方式实现非现场中间业务的支付,如社会公用事业、其他代缴费、数据在线下载、手机话费、游戏点卡充值等。手机支付得到大规模普及后,客户将不必再为是否带齐现金和各种卡而烦恼。

  手机银行的推广必将使银行之间的竞争走向跨区域、跨行业、多元化、国际化、集约化。而对于银行与监管机构来说,竞争策略的不断调整、业务的创新以及配套法律法规的完善更是任重而道远。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中国信用卡生活 2011-09-16)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