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世界里的信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抽象的道德符号,它是可以被计量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信用考核:
定期去银行做体检
在传统的意义上,信用指的是诚信,是一种抽象的道德符号。而在信用经济时代,在现代金融世界里,信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它能够被计量,可以用来支付,它具有价值,可以兑换其他事物。它就像你的身体,是具体的,可感知的,而不是意识上的,无法捉摸的。
随着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一个人的信用状况已经可以量化为几个指标。信用记录如影随形,伴随你终身。经营信用就像锻炼身体一样,是现代人生活中的必需。想知道你的信用怎样?需定期到银行去检查。
银行体检的范围
你的信用状况如何?自我感觉良好不行。当银行迟迟不批准你的消费贷款申请,一再的拒绝发给你高信用额度的信用卡,甚至不接受你为其他人的贷款做担保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信用出问题了。这时,就要到银行去检查一下,银行会出具一张你的个人信用报告,就像医院给你出具的体检表一样。这汾报告将从几方面出发,全面的记录了个人信用活动与状况。
个人信用报告构成
个人基本信息
被征信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住房状况、家庭状况、联系地址等用以识别个人身份的信息
职业与收入信息
工作单位、行业、性质、职位、职称、工龄、收入水平等
金融信用信息
贷款金额、期限、还款记录等;信用卡额度、还款记录等;为他人贷款担保金额、被担保人实际贷款余额等;各方面的负债与历史信用记录
非金融信用信息
通信、水、电、煤气的缴费情况,如手机使用状态是否正常,公用事业有无欠费等,还将逐步包括社保、住房公积金、法院民事判决、税收等方面信息
查询记录
机构与个人的查询记录
个人异议记录
被征信当事人对于报告中所反映的内容认为有争议时,可以添加声明的方式在该部分予以反映
银行体检的方法
在弄清金融机构评估个人信用的具体细节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对于信用的基本评估方法。从是否采用量化的工具角度分析,信用评估方法有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两种,评级可以视为一种定性方法,评分则为一种定量方法。前者主要是用概念与范围的形式,对客户的信用状态加以简单分类,后者则是利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对各种客户的信用状态进行量化,从而可以更加深入的进行分类和管理。
从当前的国际经验看,建立信用评分体系是大势所趋。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信用制度建立较早,所以有着相对完备的信用评分体系。我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在多年前也有过此类尝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应用也没有铺开。首先是因为没有基础分析数据,仅仅有一些“黑名单”之类的局部数据,是无法全面应用的;其次是缺乏相应的征信体系与机构,无法完成一些基础建设;最后就是相关人才的匮乏。现在,全国联网的数据网络的使用,央行主导的征信体系的逐步建立,将逐步扭转这种情况。
相信,对于个人信用的评估,国内银行业将逐步走向评分的方法。那么,银行究竟是如何来运用这些数据进行个人信用评分,为贷款、信用卡以及担保等信用活动的申请提供依据呢?
体检结果的分类
从总体上来讲,各商业银行对于基础数据库的利用方式类似:将基础数据库的各种数据细化、分类,并通过其他信息渠道进行补充;同时,将各数据类别赋予一定权重与分值,再根据客户的数据来进行总信用分值的统计;银行大多会结合信用评级的方法,按照不同的分值范围进行信用等级的划分,从而更适合当前的征信体系建设程度与实际情况。当然,具体的权重与分值赋予,是各银行的机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