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在反思中蓄势
 

  发源于美国的这次金融危机目前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也没有停止的迹象,它已经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中国也同样感受到了这种寒流的痕迹。危机蔓延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地扩大,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在感受到这一冬天的寒冷,感受到经济危机带来的困窘时,很多人自然把银行家作为又恨又爱的对象——正是一大批投资银行家、商业银行家的贪婪,导致了这场危机,但同时我们又对这些银行家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雪中送炭,因为这些银行家还将和企业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地采取措施,来很好地应对和战胜当前的危机,同时,也应该从经营的角度,结合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实践,来总结应该取得的共识和有价值的教训、启示。

  反思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深刻原因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我认为现在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更好地认识、把握和解决金融危机中出现的问题。

  1. 应该正确地把握和处理好经济与金融的关系

  金融在现代经济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枢纽和中枢神经,是资源配置重要的核心机制。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经济和金融的基本关系是“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金融危机会损害实体经济,如果实体经济发生危机,也必然会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因此,金融始终应该坚持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2. 必须解决和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随着信用经济和股票市场的发展,以信用为基础的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得到了迅速扩张,虚拟经济总量已经远远超过实体经济的总量。虚拟经济的发展对于活跃市场、配置资源、发现价格,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必须认识到,虚拟经济不能严重脱离实体经济,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虚拟经济最终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符合实体经济客观的发展要求,否则就会形成泡沫,引发影响广泛的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

  3. 要把握和解决好储蓄与投资、消费的关系

  这次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世界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是一个储蓄、消费失衡的问题。中国一直保持着高储蓄率、高贸易盈余和储蓄盈余,从目前的形势看,经济增长必须从出口、投资的拉动转向国内需求的拉动,真正使储蓄和投资消费保持合理的平衡,促进国内消费的稳定增长,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机制的转变和发展模式的转变。有关发达国家也应该从这次危机吸取教训,更好地调整金融和经济、储蓄投资消费的关系。

  4. 要正确把握和解决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关系

  我们经济90%以上的融资还依靠银行体系,所以银行体系既是资源分配的主渠道,同时也大大地集中了金融风险。所以,银行体系在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必须要建立有效地与资本市场的防火墙。银行业始终坚持自己严格的审慎标准,以防范风险为首位,因此在我国的资本市场经历大幅波动的时候,银行体系仍然保持着稳健运行、资本充足、流动性充足、资产质量良好、盈利性良好。这也是我们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并行发展,同时保持了和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关系。当然,中国的银行业也仍然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使银行体系更加具有竞争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我国还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期,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有它的必然性,也有它的稳定性。我们在继续加快银行改革、发展间接融资的同时,也要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资源配置机制。

  5. 要认真把握和解决金融改革和金融结构的关系

  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金融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金融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改进,但中国的金融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的金融结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结构,小企业,“三农”、个体和私营经济及创业需要更高效的金融服务。因此,金融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利率也有待于进一步的市场化,要通过金融的市场化来提高竞争,提高金融效率,进一步使我们的金融结构更好地为经济服务,为小企业、弱势群体、农民提供金融服务,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6. 要认真把握和解决好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关系

  这次金融危机和金融创新的过度发展有直接关系,金融衍生产品链条过长、过于复杂,使风险信息严重不对称,连监管者都无法识别。虽然金融危机拖累世界经济下行,但这无法成为全面否定市场的理由,而且危机的原因也不能尽归于金融创新过度和监管失察。历史已经证明,最好的平衡是实现监管和创新的统一,而不是拿一个否定另一个。通过这次危机我们应该认识到,金融创新的发展速度、复杂程度,应该和本国金融市场的成熟度与监管的能力相适应。在金融创新的过程当中,金融监管不能缺失,但也不可过度。金融监管的缺失,必然带来系统性的风险,金融监管的过度,必然抑制金融创新的发展。

  中国现在的金融创新虽然有很多不足,但也要吸取危机的深刻教训,在放松管制、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商业银行的董事会、高管层以及监管部门必须要充分认识金融创新过程当中的风险,要能正确地识别、很好地控制金融创新伴生的风险,使金融创新能够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这也就要求我们的监管体制、监管手段也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使金融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更好地为经济提供金融服务。

  7. 要正确认识和解决好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关系

  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因为如果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中国的银行业,也没有今天中国银行业的变化。但也必须始终坚持审慎、有序和以稳为主的开放政策,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平衡,开放要更好地服务于金融改革,服务于银行的竞争力,服从于金融安全。金融开放要和我们的经济发展、金融发展、监管能力相适应,以促进中国金融企业的完善,提高金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要坚持公平的对外开放。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国内资本、国外资本都应该实行公平的开放政策,更广泛地吸引资金投入到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要稳定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经营的环境和信心,真正实现双赢。同时,要有效防范在开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要建立一系列的法规、规范来确保我们的金融安全。

  8. 要把握、解决好市场功能和政府宏观调控及监管的关系

  从亚当斯密开始,世界经济一直奉行市场的自我调节,通过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市场供需,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但是市场也有失灵和失效的时候,也需要适度的宏观调控来纠正不平衡的发展状态,避免经济失衡所带来的风险。所以,一方面应该继续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同时,也必须要进一步强调和完善政府在调整结构,特别是逆经济周期中的重要作用。政府要发挥好监管作用,把握风险,防止泡沫的形成和风险的扩散。

  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下行趋势,出口和消费都面临很大困难,中央果断地出台经济刺激计划,并且陆续出台有利于投资和消费的信贷政策。对中国银行业而言,在应对危机、支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也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如何在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又保持自身的安全稳健?银行家应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共同努力,方能解开这个难题。宏观方面,银行业信贷投放要与国家产业政策相适应,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要扶优限劣,对高耗能、高污染、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必须进行严格控制,而对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优化的项目要坚决给予大力支持;中观层次,银行业要对所支持的行业发展潜力有所认定,要关注产品的自主创新和附加值的创造;微观领域,银行业必须很好地判定客户企业的公司治理,不盲目,不放任。银行业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很好地支持经济健康发展、支持企业渡过难关。

  有人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想,只有安全地度过这个冬天,我们才有幸能享受到春天的温暖;只有很好地战胜、应对这次金融危机,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启新的30年。

  (作者:王兆星)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现代商业银行 2009-02-23)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