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惜贷”是逆境常态
 

  自2008年11月央行宣布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后,2008年11月份新增贷款达到了4769亿元,远远超过了其他月份3000亿元左右的水平,2008年12月份更猛增至7400亿元,而2009年1月份则达到了天量的1.62万亿元,几乎占了全年新增贷款额度的三分之一,新增贷款数据也成了目前惟一较为乐观的经济指标。

  从央行公布的1月份信贷数据中可以看到,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404亿元,票据贴现增加623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229亿元,票据贴现占比达到了42%。事实上,自从2008年11月份以来,票据贴现就已经异常增长,2008年11月达到了2105亿元,12月份达到了2147亿元,而此前的月份一般都在500亿元—800亿元之间,甚至有的月份是负增长。

  尽管现行的《贷款通则》将票据贴现视为一种贷款形式,但票据贴现和贷款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票据贴现的单笔金额不大,而且期限较短,一般为2个月—4个月,如果银行急需资金还可以向央行再贴现,而贷款不仅期限较长而且到期前是无法收回的,这有利于增加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因此,票据贴现业务的增长反映的恰恰是银行的“惜贷”情结,而不是放贷冲动。

  与贷款要受到贷款银行的审查不同,票据贴现后,企业完全拥有了资金的使用权,而不会受到贴现银行的任何限制。因此,票据贴现的资金并不一定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企业可以通过贴现率和存款利率的利差套利,也可以进入股市等虚拟经济领域,2009年以来股市和新增贷款的同步暴涨不应该是巧合。

  央行和银监会已经注意到了票据贴现业务的反常增长,正在积极开展调查,预计2月份无论是新增贷款还是票据贴现业务都不会“再接再厉”。中金公司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2月份新增贷款总额预计能达到3000亿元—4000亿元,将大大低于1月份的1.62万亿元的水平。

  事实上,“惜贷”是商业银行在经济衰退时的常态,我们不必对近三个月来的新增贷款猛增单纯的保持乐观。由于“流动性陷阱”的存在,即使利率降至零,银行也宁愿利用零成本的资金化解不良资产,而无暇顾及风险极大的信贷扩张,而企业和公众则宁愿以持有货币的形式来持有其全部财富,而减少消费和投资,这一点在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最近的例子是,美国2008年下半年以来一方面对部分银行实施国有化,希望通过“行政”的力量来增加银行放贷,一方面通过美联储为市场注入流动性,但“惜贷”现象并没有缓解。调查数据显示,在商业房地产贷款领域,约有80%的美国国内银行称,在过去三个月中收紧信贷标准,在消费信贷领域,接近60%的银行宣布已经收紧对信用卡和消费贷款的政策。

  要跳出凯恩斯提出的“流动性陷阱”还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在货币政策失效的情况下,除非能够增加人们的通胀预期,让实际利率缩小,否则降息不可取,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增加财政支出和减税都是可行的选择。

  对于中国来说,4万亿的投资计划固然能够带动投资需求,进而消化过剩企业的库存,但会延缓经济结构的调整,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来刺激内需,而对于商业银行的“惜贷”行为不应该斤斤计较,因为这是经济衰退时的常态。

  (作者:江非一)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现代商业银行 2009-04-09)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