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金融BPO的中国机会
 

  金融危机之下,越来越多的跨国金融机构为了压缩成本,选择将部分非核心业务转移外包,这就给我国发展金融BPO的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何谓金融BPO?金融BPO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我国在发展金融BPO方面又存在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陌生的金融BPO

  对国内大多数人而言,金融BPO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所谓金融BPO,即金融业务流程外包,是指金融企业将部分非核心业务流程委托给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一般而言,这类“非核心业务”包括发卡与收单服务,数据处理与灾难备份,呼叫中心等。从目前来看,BPO已经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金融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不二法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金融机构开始逐步将一部分业务运营过程中耗费大量人力的企业服务及操作中间环节,外包到人力成本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最近十年,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金融业不可逆转的一个方向。金融业的BPO业务覆盖了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各类、各种规模的金融机构。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07年全球服务外包总值达到了1.2万亿美元。在全球外包业务支出中,美国占了2/3,欧盟和日本占近1/3,其他国家所占比例很小。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服务外包业务的承接地,其中,亚洲是承接外包业务最多的地区,约占全球外包业务的45%。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发展金融外包业务,中国要比东欧、南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具优势,更具吸引力。全球BPO业务重点向中国转移的判断,不仅因为中国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人才优势,更重要的是,跨国金融机构从其全球化的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已经把中国市场作为其战略部署的一部分,将有关的金融流程业务外包给中国,符合其长远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发展金融外包业务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印度。在BPO产业方面,印度已经走到了国际前列。印度低廉的劳动力和高素质的员工,再加上印度人英语方面的优势,是其在外包业务中领先的重要因素。与印度相比,中国在综合成本方面具有优势。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要比印度好许多,中国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为了在中国市场占有立足之地,跨国公司必须在中国建立起客户群,这就为中国获得外包业务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同时,分散外包业务风险也是中国获得外包业务的优势。总体而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将是金融服务外包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中国不仅是世界的“工厂”,也将成为世界的“办公室”。

  逐鹿金融BPO市场

  一般来说,国内做金融BPO业务的公司,多是为国内、国外的信用卡发卡机构、银行和保险公司提供一站式的后台流程外包服务。金融危机以来,金融业去杠杆化的趋势不断加深,金融机构之间开始相互兼并,剥离非核心业务,降低成本,服务外包产业因此成为市场追捧的“宠儿”,竞争也应运而生。

  在江苏昆山的花桥开发区,目前已经聚集了法国凯捷、华道数据、中金数据、远洋数据、易方呼叫、实达外设等一大批服务外包企业,不但形成了中高低金融BPO的产业链,而且开拓了服务外包的细分领域,共同做大服务外包这块“蛋糕”,成功挖掘蓝海市场。

  花桥开发区在金融海啸肆虐的2008年刚刚把自己定位为金融BPO产业基地。在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看来,未来十年很可能就是中国金融行业变革最集中的一段时间,随着金融BPO不断挖掘出高端业务、提高自身的效率,金融BPO行业大有发展。而与昆山持类似看法的,还有杭州、成都和大连等城市。

  而从当前来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意识到业务流程外包不仅仅是削减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外包,帮助公司提高管理效率,改善过去的一些运营管理,更好地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利润增长上,这些对于身处危机中的金融企业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从事金融BPO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

  业内专家分析,BPO作为外包的一种也分为多个层次,不同的业务在产业链上所处的位置不同,有不同的技术含量。像数据录入、信息核实这样最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业务已经没有更大的空间,现在正是时机,顺应金融业发展的需要,充分研究各项流程特征,更快地向价值链的高端挺进。例如银行的票据业务、结算业务等,如果能够像国际同行一样实施后台集中“工厂化”处理,未来将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如今,嗅觉灵敏的BPO企业已经推出了多项高端业务,其中,由华道数据开创的保险理赔BPO和银行征信BPO便是这些业务中的典范。

  通常情况下,寿险公司的理赔有95%以上都是涉及医疗费赔付的,一家公司每月可能要处理上万件此类赔付,而这种理赔的过程价值非常低,只需要正确计算出赔付金额就可以。但实际操作却异常麻烦,大量的时间被浪费在录入数据和扫描单据这样的事情上,其核心的工作也就不过五分钟,这五分钟就足以让一个医生按照相关规定计算出准确的理赔金额,而一个理赔往往还需要五个医生共同完成。如此的工作方式,效率低下不说,人力资源也被大大浪费了。而华道将全国各地的医药资料,社保、医保信息及寿险公司信息进行梳理,做成一个资源库,只需简单输入便可将药名自动显示,然后根据所用药品,当地的社保、医保政策以及寿险公司的赔付要约,计算出实际应赔付的金额。而整个过程只需要一个医生和四个普通的操作员,五分钟就能完成。

  危机中的机遇

  尽管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业内依然有专家提醒,金融BPO的企业家们还不能高兴得太早。要知道,目前这场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如果金融海啸还有下一波,首当其冲的仍是金融企业。那时,它们大面积亏损,业务量急速下降,BPO的盘子快速缩小,外包承接商们甚至会陷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尴尬境地。而这些,都应该是中金、华道等BPO企业不得不未雨绸缪的。

  对此,国内的BPO企业已经做好应对措施。一个应对的途径是发展多种业务特别是高端业务。例如,经过三年的高速发展,华道的业务从最容易的数据录入做起,将业务扩展到了整个CPU的链条;从单一的交易数据处理切入,开始涉及运营相关的服务;在服务的领域上,华道从银行着手,延伸至信用卡中心,再到保险行业,由浅入深,慢慢地形成一个金融大后台的外包公司。

  而随着高端业务种类的不断丰富,金融BPO行业也度过了草创期,进入一个业务多元化、流程复杂化的发展期。拓展高端业务只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外功,如果没有精深业务的内功支持,高端业务就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仍不能摆脱被淘汰的厄运。而如今的金融危机正好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让先期埋头奔跑的企业家们仔细审视自己,回过头对已有的业务精耕细作。

  可以想象,一个数千人的公司,有数百个业务流程,必定存在改进的空间,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优化业务流程,将人员的利用率提高到最大。就当前来看,像华道和中金数据这类大型BPO企业,都已经设立了专门的流程分析部门,抽调对金融行业最熟悉的员工,甚至特意招揽来金融机构的精英,组成一个团队,专门负责将各子行业进行梳理,以便研究出更优化、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

  就当前来看,许多企业已经从这类优化方案中尝到了甜头。以华道为例,华道凭借精耕细作,令月平均支出显著下降,节约了相当的现金流,刚刚获得的1000万美元投资也可以更多地用于高端业务的开发中。2007年,华道的业务量仍保持250%以上的成长。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华道昆山处理中心的业务不仅没有减少,而且保持月招聘200至300名人员的规模。

  正如著名咨询公司Asia Base报告所示,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时机的成熟,中国金融BPO企业仍有非常光明的未来,甚至有望趁印度BPO下滑之际,夺得更大的外包份额。

  (作者:杨速炎)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现代商业银行 2009-05-20)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