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安徽省高考的作文题目是“弯道超越”,题目很好,简单而富有哲理,对于考生而言,在人生极其重要一刻的参悟将影响其前途命运。对于银行工作者来说,尽管我们不再高考,但是在工作中不断面对的考验,何尝不是在检验我们对于“弯道超越”内涵和逻辑的理解与体会,而且每一次的认识和决断都可能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前景与方向。
“弯道超越”源自赛车中的一个事实,即车手超车往往都在弯曲赛道部分,而非直道部分,这是因为在直道部分,车手速度都很快,差距难以拉开,而当过弯道时赛车、车手之间微小的差距将被扩大,容易出现好的赶超机会。如果把弯道超越的道理引申至银行经营发展理论层面,启示有三:
启示一:银行竞争优势的确立往往取决于困境下的发展。在经济上升周期,市场需求和信心都很强,业务机遇多,获利空间大,银行的发展战略更多表现为抢抓机遇,加速发展,每一家银行都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业务良田,相似银行之间的比拼一般难以分出高下。但是一旦经济从繁荣淡入萧条,顺周期性的银行就会遇到发展的弯道,经营好、有实力的银行能够保持相对较快的速度通过,实力不济的银行就可能不得不大幅放缓前进的步伐。从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一次经济危机中都有很多银行倒闭,但每一次危机后,幸存的银行通过并购和业务拓展可能赢得更好的发展机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总是困境下的判决法则,对于银行而言,弯道的考验固然是真正的挑战,弯道的机遇也并非水月镜花。
启示二:弯道超越依赖于强劲的综合实力。赛车中要实现弯道超越:一要,车好;二要,车手技术好;三要,有超越的勇气;四要,学会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银行间的比拼同样如此,不利的外围环境对于所有银行都是平等的,但不同银行对于困境的抵御能力和对于自身经营的摆布能力是不同的。优秀的银行有稳健的运营基础,有良好的资产、负债、收益和成本结构,有雄厚的客户基础和财务资源,拥有这些过硬的基础条件如同拥有好的赛车,能够适应复杂的经济状况,为实现优良业绩提供基本保障;优秀的银行有先进的管理体系和充沛的人才储备,即使面对困境,也能通过灵活的经营策略、丰富的产品创新来开辟业务发展的新渠道;优秀的银行具有在困境中勇于开拓的精神和魄力,因为如果不能以征服者的姿态应对危局,那么可能就会面对失败的结局,弯道超越考验的绝不仅仅是实力,也包括“在理智和理想驱动下冒险”的胆气;优秀的银行具有敏锐的把握机遇的能力,能够在困境中发掘商机,在逆境下寻求创新发展,融合了优良的洞察力和决断力,掌握了精致的“选择艺术”。因此,尽管弯道超越颇有难度,但对于有真实力的银行来说,机遇总是大于挑战。
启示三:弯道超越的前提是顺境中能控制好发展的速度。在顺境中加速发展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事物运动都会遵守惯性定律,赛车如此,银行的经营发展也是如此。发生在欧美国家的事情提供了很好的例证,在次贷危机前的芝兰佳境里,欧美银行似乎已经习惯了通过高杠杆、高增长赚取高收益的业务发展模式,即使在市场已经出现反转信号的情况下,很多银行对于扩展复杂衍生业务的冲动仍然没有得到遏制,最后在市场出现急转时失控冲出了跑道。事实上,无论多么优秀的银行,期望一直维系顺境中的发展模式和速度都是不切实际的,如同再好的车手也难以在不提前踩刹车的情况下实现急转弯。这一道理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近三年国内主要上市银行的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甚至超过了40%,总资产规模也平均扩大了50%以上。应该说,在顺境中各行很好地把握了发展的机遇。然而,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内外经济趋势的不确定性也提醒我们应居安思危,高度警惕经济周期变化可能给国内银行业带来的深刻挑战。行万里路者善于谋,明智的银行能在顺境时控制好发展的速度,在时局变化前就已调整发展方略,并勇于承受转型带来的短期阵痛。缺乏危机意识和发展经验的银行可能死守着以规模扩张为引擎的发展模式,沉醉于速度比拼与赶超的冲动之中,直至面对危机才发现其对于时局已完全失控。对于国内银行来说,弯道超越除了折射实力的差异,也反映出策略的取舍,要想实现成功的超越,首先必须洞悉张驰有度的道理,无论是在坦途还是在弯道,都不能丧失对于自我的驾驭和控制能力。
(作者:王祺)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