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享受人民币“福利”须迈几道坎
 

  近日,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完成首笔交易。这一标志性事件表明,距离获得国际铸币税或向境外居民征收通货膨胀税的有利位置又近了许多。然而,无论从技术面还是从基本面看,人民币距看似愈来愈近的国际化“红利”,路途还尚远,其间若干道险峭的“关卡”,仍有待我们慎思明辨、以图从容逾越。

  从技术面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充分实现要经由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三大阶段,即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认可,成为价值尺度或计价货币的阶段,成为支付手段或结算货币的阶段以及成为贮藏手段或储备货币的阶段。

  从表面上看,人民币近年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作为价值尺度、支付手段的发展势头良好。目前,人民币已成为云南省与越南、缅甸以及老挝等国家边贸结算的首选货币。但从整体格局看,中国对外贸易额九成以上仍是以美元结算,中国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并未因为边贸中人民币的广泛使用而有实质性的降低。如何将人民币的流通域由边贸向普通对外贸易稳步扩大,是其作为价值尺度及支付手段的国际化进程所面临的第一道门槛。

  人民币流通域有待扩大这一门槛背后所反射的是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问题。国际贸易结算的特征显示:大国与小国贸易,一般以大国货币作为贸易媒介;小国与小国贸易,一般以第三国货币作为贸易媒介。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要么是相对规模属于大国的美国(因而以大国货币美元为媒介),要么是与中国规模相近的欧洲和日本(因而选择第三国货币美元为媒介)。因此,作为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要求中国调整贸易结构乃至商品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贸易,逐渐摆脱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这道门槛不可谓不高。

  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才刚刚开了个头。2006年12月1日,菲律宾货币委员会接纳人民币为菲中央银行18种储备货币之一,这是外国中央银行首次将人民币列为官方储备货币。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与韩国国家和地区当局签署了总额72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人民币以官方渠道流入这些国家和地区,将发挥储备货币的作用。但是,要成为世界性的储备货币,起决定性的因素并非通过官方渠道进入他国外汇储备库。

  跨越这道坎真正的技术瓶颈还在于我们缺乏一个开放、高效、规模巨大和配套设施完善的金融市场。人民币本身固然可以通过援助、贷款、互换以及贸易等多种渠道流出国门,但没有一个规范畅通、可用于避险甚至增殖的金融市场来做好与回流机制相关的“售后服务”。因此,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要求中国在人民币汇率改革、资本项目开放、国际金融市场建设以及监管等方面取得进步,这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国际货币带有某种自然垄断的性质。本质上,货币的国际权力从属或取决于国家的国际权力,而国际权力结构的变迁绝非温良恭让的过程。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放大,主要不是因为中国的底气绝对地变大了,而是其他国家压低了声音所致。无论是提“超主权货币”也好,还是推“人民币国际化”也好,如果超出了绝对实力所能够支撑的限度而被误解为对现有货币霸权国的威胁,是不利于营建有利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国际环境。积极赞许学术界对国际货币秩序的前瞻性研究,与外交层面的强调国际合作的温和姿态理应保持均势。

  最重要的是,人民币国际化在中国自身的基本面困境不容小视。主权货币作为一国的名片,集中地体现了一国综合素质、能力的可信度。所以,在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上,不应过多视之为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过程,而是其作为国内经济社会发育、结构调整以及相关制度建设的重要过程。

  (作者:冯维江)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现代商业银行 2009-09-09)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