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从存款结构看经济变化
 

  日前,随着对宏观经济走势的争论不断增多,金融运行中的许多深层次问题也应引起关注。根据央行公布的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等数据,我们需要对其中的存款结构变化深入思考。

  首先,近年来企业人民币存款的增长波动性较大。据研究,2005年以来企业存款大致有四阶段变化:一是2005年1月到2007年5月,同比变化率较平稳,约为15%左右;二是从2007年6月至2008年8月,存款同比增幅加速上升,平均增幅在20%以上,而在2008年5月同比增速更高达24%;三是2008年9月到2009年1月,同比增幅一路下滑到14%左右;四是2009年2月至今,同比增幅迅速回升,6月高达31%,上半年净增加5万多亿。

  由此来看,就2009年前5个月,企业存款的增幅和增速都属历史罕见,究其原因,应该说是上半年高达7.37万亿的信贷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企业存款上升直接意味着企业现金流充裕了,应该说是好事,但上半年这种变化,却使人担心其背后潜在的风险。

  一则,大量新增信贷转化为企业存款,确实标志着部分资金滞留在银行体系中,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打转”,也就谈不上实现货币乘数的扩张效应,这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货币政策效果;二则,这意味着大部分企业对当前经济运行的判断并不乐观,除了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之外,还缺乏有效的实业投资机会,所以企业可能在“持币观望”;三则,进一步推动了大企业与小企业的“两极分化”。许多调研表明,企业存款增加的“蛋糕”更多被大企业所获得,因为商业银行为了上规模、抢市场,基本把眼光只放到大企业和政府项目身上,可能对小企业融资产生了“挤出效应”,加剧了众多小企业面临的金融困境;四则,上半年企业存款超常增长的背后,也不能完全否认有变相“热钱”的影子,因为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迅速回暖,已吸引了全球资本的视线。

  其次,2008年下半年以来财政存款增幅急剧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但在2009年3月份达到阶段低点后,财政存款在其后几个月便恢复了正常增速,甚至5月份环比增幅达24%。除了地方政府发债,以及工业增加值上升带来的税收增长,在面临“结构性减税”与扩大公共支出的双重压力下,或许也存在财政部门竭力“开源”的动因。另外,从央行公布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的“政府存款”项目,也可看到国库资金余额从4月份以来迅速增加,除了上述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可行的公共投资建设项目逐渐都已上马,短期内难以寻找新项目进行财政支持。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2009年6月的机关团体存款同比增幅为24.5%,比1月增长17.7%。而在2008年6月底,这两个数值分别为18.5%和6.6%。我们知道,机关团队存款包括其财政经费的结余,以及这些部门自身获得的合法预算外收入。另外,自从推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以来,机关团体存款月余额一般都小于财政存款,而2009年前5个月则连续出现前者大于后者的状况。应该说,上半年机关团体存款的增幅与增速超过往年,一方面,使我们担心有一定数额的财政拨款滞留在各级政府的分管部门,并未及时有效地投入到建设项目中;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面临巨大资金缺口压力之下,各职能部门可能会更多地求助于预算外收入的支撑。

  还有,居民储蓄存款在5月和6月都出现同比增幅下降的现象。一般来看,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率的影响,而影响储蓄率的因素包括:通胀率以及通胀预期造成实际利率的变化、居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金融投资收益及渠道的变化等。一方面,据统计,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8%,2008年和2007年该数值则分别为14.5%、17.2%,可见居民增幅下降制约了储蓄存款增幅扩大;另一方面,近期股市和楼市的回暖也促成了储蓄分流。特别需注意的是,短期内资产价格上升难以通过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其对储蓄的分流客观上可能制约消费增长,因此,认为近期消费增长亦促使储蓄存款增速下降,就显得有些勉强。而且从数据看,2009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前两年则分别为21.6%、16.8%,消费增长乏力比较明显。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农业存款和其他存款这两个项目,其中,农业存款主要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乡镇企业的存款,我们看到,6月的农业存款同比增长29%,比1月增长25%,而6月农业贷款同比增长19%,比1月增长15%。一方面,农业存款的迅速增长也是对农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增加的派生结果;另一方面,农业存款增幅和增速远大于农业贷款,说明农业投资更加缺乏有效项目,市场基础设施环境还有待完善。再就是其他存款余额上半年大幅增加,远高于以前年份的水平,除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增加的因素,更应归因于2009年票据融资业务膨胀导致的票据保证金存款增加,甚至有些地方年初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占其他存款的比重接近50%。这里要担心的是,可能存在票据“空转”而导致保证金存款虚增,并伴随银行资金变相进入资本市场的情况。

  (作者:杨涛)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现代商业银行 2009-09-09)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