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存”多少黄金为上策?
 

  近期,关于中国是否应当增加官方黄金储备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表示,过去30年黄金价格大起大落,中国会根据市场情况慎重考虑增持黄金。此前,呼吁政府尽快增持黄金的专家不在少数。那么,中国是否应当增加黄金储备?如果需要增持,应当以怎样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其实,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在关注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的时候,我们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思路。

  黄金储备的历史变迁

  黄金是一种具有货币属性的特殊商品,被人们作为货币来使用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不过,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由于地球上存量稀少,因此黄金无法作为主要货币流通,而更多地用于珠宝首饰及宗教等领域。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银本位制国家,而没有实行过真正的金本位制。

  欧洲最早建立起古典金本位制以后,各国央行和官方性质的国际机构一百多年以来一直是黄金的主要持有者,从目前情况来看,预计在未来也会是主要的持有者。目前,官方黄金储备大约是3万吨,在全球已经开采出来的黄金总量(估计为16万多吨)中所占比例接近1/5。一些国家的央行,特别是欧洲国家为了平衡资产储备结构,以获得更高的收益,最近若干年一直在减持黄金,但减持的幅度有所减小。总体而言,全球官方黄金储备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这应该也是最近十年黄金牛市的涨幅小于其他商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黄金从一种适合作为货币的金属演变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再到后来被信用货币逐步取代,实际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过程。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一种能够普遍被接受的价值尺度,同时,经济发展始终需要一个稳定的货币体系。当黄金作为主要货币不能满足经济迅速增长的需求时,通货紧缩开始制约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不得不作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信用经济和信用货币。但是与金本位相比,信用货币体系破坏了人们对货币发行当局滥发纸币的制约。可以说,信用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是与生俱来的,现在一些人复辟金本位制的呼吁实际上是一种渴望稳定货币体系的极端情绪。

  黄金储备的经济暗示

  即使是在鼓吹黄金非货币化的美国人那里,他们仍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官方黄金储备。那么,在目前的信用货币制度下,一国政府为什么还要持有黄金储备呢?可以列举出来的理由很多,但核心只有一个:安全。

  信用货币的本质是负债,是没有清偿的负债,这本身就意味着风险,因为债务人最终是否履约并不确定。当债务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往不是债务人担心自己有没有能力还债,而是债主们操心对方是不是身体康健、事业顺利,最后能把欠自己的债一点点还上。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09年年底接近2.4万亿美元,现在美国人对中国巨额负债,我们担心美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增长,最终偿还这些债务,其实就是这种情况。如果美国继续采取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帮助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进入持续复苏阶段,那么通货膨胀会导致美元贬值,进而使得我国的美元储备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最终一定是购买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低于美元贬值的幅度;如果美国经济持续低迷,那么全球经济复苏前景都会受到影响,而以美国作为主要市场的中国出口企业更将难以为继。在前一种情况下,我们所能讨论的是,用手里的这些美元购买哪些资产会比较安全。资源类产品?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渠道,中国近几年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和完善包括原油在内的重要资源的国家战略储备;购买美国本土的企业或其他资产?当然也可以考虑,但毕竟每一个项目的规模有限,涉及的领域太多,需要大量专业人员来实现,真正操作起来的效率很成问题。剩下的还能买什么?或许能想到的只有美国国债了,如果这时候我国的外汇储备里有更多黄金,情况会大不相同。虽然黄金几乎是一种无利息的资产,也不再是一国发行货币的基础,但它仍然是国际经济活动中被普遍接受的清偿手段。同时,黄金作为货币也是一种价值储藏手段,一个国家拥有相当数量的黄金储备,可以部分避免在经济上受制于债务国。

  民间持有的黄金同样能起到重要作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发生时,许多经济学家原本预计货币贬值有助于增强出口竞争力,结果却恰恰相反,1998年除中国和印度外,其余亚洲各国都出现了负增长。经济状况恶化和外汇储备急剧下降导致许多国家无法偿还巨额外债,不得不要求国民拿出手里的黄金作为国家的清偿手段。马来西亚、韩国和泰国等国家宣布用国债或本币收购黄金,不过最后只有爱国情绪高涨的韩国人筹集到了足够数量的270吨民间黄金储备,帮助国家渡过难关。

  可见,黄金是一种能够增强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及独立性的重要储备资产。目前,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在储备资产中所占比例的平均数值是10.2%左右,其中欧元区(包括欧洲央行)接近60%,美国大约为75%。相比之下,中国不到2%的黄金储备与自己的大国地位完全不匹配,甚至低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中国应少量逐步增持

  自1977年有统计数据以来,中国的官方黄金储备一直变化不大。1977年至1999年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的黄金储备始终在400吨左右徘徊,2001年以后上升到600吨,2009年上半年宣布增持454吨达到1054吨。同期,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增长速度惊人,1977年不到1亿美元,1996年首次超过100亿美元,2009年年末约为2.4万亿美元。

  一国持有多少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才算规模适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国际储备货币的发钞国不需要太多外汇储备,因为它们的本币具有国际购买力。因此,黄金储备在美国和欧洲的储备总额中所占比例较高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例外的是,日元虽然也是国际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之一,但日本的外汇储备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笔者以为,部分理由是日本的国土面积小,资源短缺,民族危机感强,持有大量外汇储备能够在多数情况下满足日本对资源类产品的需求,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安全性。另外,从经济结构角度来看,日本经济严重依赖出口,大量贸易顺差的结果就是外汇储备持续增长,这一点与二战后许多欧洲国家类似。不过,日本的黄金储备在储备总额中所占比例也是很低的。

  在中国目前的巨额外汇储备中,美元储备所占比例过高导致了储备资产的汇率风险过高,提高黄金储备总额及其所占比例已经成为共识。但大量增加黄金储备存在诸多技术性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包括:全球黄金市场的规模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相比太小,在公开市场上购入黄金会立即推高黄金价格,提高买入成本。现在大多数国家的央行都定期公布自己的储备资产数据,包括黄金储备,并向IMF报告。因此,官方黄金储备数据已经变得非常透明了。如果中国持续大量买入黄金,将引起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增持黄金的预期,进而导致黄金价格被高估。以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 Gold Shares为例,其持仓规模不过1100吨左右而已,从2004年11月份开始,这只黄金ETF的持仓规模就一直与黄金价格高度相关。如果中国从公开市场上购入黄金,在短时间内使目前的黄金储备量翻番,那么大致相当于现货市场上的投资需求增加一倍,黄金价格涨幅有多大可想而知。另外,目前COMEX黄金期货的未平仓合约数量也不过50万手左右,相当于1500多吨,其中发生实物交割的只是一小部分。无论是通过现货市场还是美国期货市场增持,结果都差不多。虽然官方增持黄金与个人购买黄金的出发点不同,前者主要考虑维持适度储备规模和提高国际储备的安全性,可以较少考虑黄金储备本身的收益;而后者不得不在意买入成本和价格波动问题。但央行增持黄金一旦引起国际市场的剧烈波动,也会给市场操作本身带来许多困难。

  通过国内矿产黄金和旧金回收来增加黄金储备是可行的办法之一。尽管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大黄金生产国,但每年的产量不过200多吨,全球新增矿产黄金也不过每年2600吨左右,同样无法满足官方大量增持的需要。因此,就可操作性而言,本着安全、稳健、多元化和流动性的原则来调整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合理的做法是通过国内矿产黄金和国内市场操作,少量、逐步增加黄金储备,避免引起国内外黄金市场的剧烈波动,特别是要避免市场形成中国央行增持黄金的强烈预期。相比之下,“藏金于民”更具现实意义。中国应当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国内黄金市场体系,增加商业银行系统和民间投资渠道中的黄金流通总量。同时,进一步开放黄金进出口渠道,鼓励有资质的企业通过国际市场操作进口黄金,加快国内外黄金市场的接轨。

  (作者:袁林)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现代商业银行 2010-05-25)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