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刺激政策未到功成身退时
 

  近日,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出炉,从数据的具体内容看,基本都与市场之前的预期符合,“波澜不惊”成为本次数据发布的基调。

  但需要提及的是,统计数据与市场预期的一致化,与数据本身所带来的经济研判并非同一个概念。官方数据被市场提前预判到,能够避免因为预期出错而导致的震荡,但经济数据的核心要义在于分析未来的经济形势变化、判断调控政策的选择,对此却很难得到一致的结论。

  目前,最大的争议就在于经济是否已经过热。一季度GDP增速达到11.9%,我们不妨认为大致涨幅为12%。由此结合2009年四个季度增速看,国民经济总量增速的数据大体为6%、8%、9%、10%,乃至本季度的12%,经济总量的增长呈现出明显加速迹象。由于国内研究人士普遍把GDP增速“10%到10.5%”视为是经济是否过热的标准,即超过这一幅度则为过热,否则就仍然是属于中性增长区间。由此逻辑而言,一季度的GDP增速已经达到了过热区间,刺激性政策退出就成为题中之义了。

  在笔者看来,虽然这样的分析逻辑直观,但容易陷入教条主义错误中。历史经验的确证明GDP增速“过10”就容易引发过热,但对于当下的中国经济而言。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尽管比2009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但这一速度也是比较快的,特别在房地产开发领域中,第一季度增长达到35.1%,较上年同期增幅31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美化”了总量经济数据,但是却反映出其他经济领域无法同步跟进的现况。此外,从物价指数走势看,同样表明经济运行难言过热。一季度整体不过2.2%的CPI涨幅,不仅低于年度3%物价涨幅的调控目标,而且也低于一年期2.25%的存款利率。消费物价形势仍处于温和运行的状况,表明尚未出现需求拉动的经济过热问题。

  无须讳言,从2010年1月份至今刺激政策退出已成为了学术界的主流声音。年初至今,央行连续两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商业银行信贷投放、重启三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凡此种种都印证了货币调控措施的微妙变化。在加上近期三位入阁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专家,几乎一致赞同对积极政策实施逐步退出,进一步加深了市场对货币政策渐变的担忧。以此推论,一季度看似“超标”的GDP数据,极有可能扩大刺激政策退出的预期,从而对经济体的运行产生前瞻性影响。比如经济实体开始担心信贷资金的持续收紧,并减少投资规划,以避免资金链条紧张所导致的经营冲击。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影响同样存在结构性特征,当前,中小民营经济复苏速度明显慢于大型国有企业,这一点从两个PMI指数的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从金融危机爆发到2009年7月份,代表民营经济的里昂证券PMI数据就一直低于代表大型企业的PMI指数,换言之,民营经济的真正复苏是从下半年才开始的。

  在这一背景下,如果超预期提前收紧刺激性政策,那么刚刚开始“追随复苏”的民营经济将会率先受到影响。而从经济增长的动力属性看,大型国企的复苏源于外力政策拉动,而民营经济复苏才代表了经济内生增长的提振。如果调控政策对后者会带来负面影响,显然并不利于经济发展模式的真正优化。以此而言,宏观刺激政策仍须强调持续性和稳定性,相关政策的退出当审慎而行,不能因季度GDP数据变化而急于调整。

  (作者:马红漫)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现代商业银行 2010-06-12)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