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政府更替的几天动荡后,伦敦唐宁街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原首相布朗含泪告别官邸,同时也给他的继任者卡梅伦扔下了四道经济难题。
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在整个欧洲大陆沉陷债务危机的情势下,英国经济从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奇迹般地复苏,但复苏的速度不容乐观。最新官方数据显示,2010年英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仅比前一季度增长了0.2%,增幅仅为2009年第四季度的一半。与此同时,英国就业形势也令人堪忧。2010年2月份失业率仍维持在8%的高位,失业总人口达250万人,为15年来最高水平。
目前,英国各界对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测存在较大差异。英国政府预测2010年的增速在1%至1.5%之间,2010年将可能达到3.5%。但不少研究机构的预测明显比较悲观,认为2010年的增长率只有1%,2011年只有1.5%至2.5%,但普遍的看法是,英国经济复苏在近一两年内将是缓慢而乏力的。
而为刺激经济尽早复苏采取的扩张政策又使得财政赤字急剧飙升,政府不得不削减公共开支。但削减公共支出可能会令英国2010年和2011年的GDP各减少约0.75个百分点,大量削减公共开支意味着失业率将继续攀升,而且还可能导致教育等公共服务部门的强烈反对,引发社会的局部动荡,使得刚刚开始复苏的英国经济再次受挫。因此,既要削减公共支出,又要确保经济持续增长,这无疑是卡梅伦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如何应对财政赤字高企?
卡梅伦面对的是一个刚从金融危机阴影中走出来的英国经济羸弱的身躯,英国现阶段已经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财政赤字危机。2009至2010会计年度,英国财政赤字达1528亿英镑,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高达11.5%,在欧洲仅次于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
标准普尔日前表示,英国赤字占GDP比例将在2010年达到77%,甚至在2014年可能达到100%的水平。根据先前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的组阁谈判,不少专家预计新的预算方案不会很快出台,或将在6月底7月初出台。
虽然英国经济在2009年第四季度蹒跚走出长达六个季度之久的负增长,但英国经济复苏的根基并不牢靠,随时有遭遇“双谷衰退”的可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前英国中央银行副行长霍华德·戴维斯最近表示,未来几年内英国经济增速可能会低于欧洲其他一些国家,这可能会抑制英国削减赤字的步伐。
但是为了维护英国政府AAA信用评级,保守党和自民党就削减60亿英镑公共开支的计划已达成共识,并在50天内编制一套紧急预算案。平心而论,这是杯水车薪之举,但是如果再进一步地压缩,就有可能会使英国经济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因为如果把财政支出压缩的太紧,那么经济又会往下走,经济往下走又会进一步地使财政压力增加。这是一把双刃剑,卡梅伦要有一套好剑法,才能将英国从高财赤的泥潭里拖出来。
如何遏制通胀走高?
来自英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显示,英国超市民生用品价格的飞涨使得英国的通货膨胀率成为西方第一。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在许多西方国家食品价格下跌的同时,英国的食品价格不跌反增,这让英国家庭主妇们苦不堪言。与食品价格一同飞涨的还有能源价格,经合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英国的能源价格也已超过西方大部分国家。
世界经合组织指出,英国的CPI通货膨胀率在1月份期间已经达到3.5个百分点,这个数字是其他西欧国家的2到3倍。另外,英国的能源价格在2009年增长了7.8个百分点,而德国的能源价格同期只增长了1%,法国也只增长了6.1%。
最新数据显示,英国通货膨胀仍处在高位。3月17日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公布的3月会议纪要显示,英国经济在未来数月的通胀上行风险已加大,因此,委员会一致同意将现有的2000亿英镑量化宽松规模维持不变。
货币政策委员会理事普遍认为,英国通胀前景仍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如果经济反弹动力增强,并且能源价格和英镑继续推高物价,通货膨胀率或在目标水平之上保持更长时间,进而可能推高公众的通胀预期。
有机构预测,英国2010年年通胀率均值为3.1%,高于英国央行2%的目标范围,而英国3月份通货膨胀升幅高于预期。3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升3.4%,环比上升0.6%,高于同比上升0.3%,环比上升3.1%的市场预期。英国3月份通胀较高于预期,主要是受国内天然气和运输价格的上涨推动。而与此同时,英国是欧洲经济复苏最慢的一个主要经济体,通胀的高企将使英国面临“滞胀”风险,给货币政策带来紧缩压力。
5月12日英国央行公布的通胀报告指出,由于经济复苏速度不够明确,而且对价格构成下行压力的闲置产能数量不够清楚,故不确定性很高。
面对通胀上升趋势,英国政府和央行保持高度警觉,并采取应对措施缓解通胀压力。首先,央行通过非常规货币供应规模以控制市场流动性。由于经济复苏迟缓无力,央行几次扩大非常规货币政策供应规模。其次,财政部从2010年1月份起将消费税恢复到原来的17.5%以防消费过热,此举控制通胀的目的非常明显。此外,央行还不时提出要控制通胀,显示它在确保经济稳定复苏的同时并未忽视通胀问题。卡梅伦从布朗手中接过权杖,同时也接收了物价上涨的消费单,英国或将通胀走高也成为考验卡梅伦的一大挑战。
如何避免英镑成欧元难兄难弟?
在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曾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是第一个迈入现代社会的国家。同时,在世界的货币战争史上,英国也曾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由英格兰银行独家发行的代表英国国家权利的英镑,替代黄金在全球通用,从此,人类币史上第一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由此诞生。伴随着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全球的地位,英镑风生水起,成为先于美元横行世界的国际币种。
但曾几何时,英镑随着美元的崛起而逐渐衰落,二战之后,英镑退出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货币霸权地位。到了21世纪,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欧美大陆,英镑在汇市加速暴跌。以人民币为例,2008年初,英镑对人民币的中间价还在1:14上方,到2008年年底,人民币对英镑汇率首次“破10”。英镑对欧元、美元等货币也同步出现大幅贬值,其中对美元的跌幅超过20%,达到7年多来的低点,对欧元跌幅也基本超过了30%,投资者看空英镑已经成为一个趋势。罗杰斯也曾在一个论坛上预言,英国已经开始衰退,称他不会再向英国投资。
虽说唐宁街10号首相府易主的消息全线提振英镑,压低欧元兑英镑下跌1.4%至0.8487,英镑兑美元也攀升0.7%至1.4955,稍早上升至1.50上方,但英镑不可能不受欧元拖累。有评论说,无论谁当首相,英镑都将经历痛苦。希腊债务危机已严重拖累欧元和欧洲股市,欧元兑美元汇率已下跌超过10%。现在整个欧元区正在债务危机中挣扎,英镑虽然不在欧元区,但同在欧洲这块大陆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欧元疲软的情势下,英镑不可能一支独秀而坚挺。虽说英镑现在有回旋的余地,但英镑沦为欧元难兄难弟势所难免。
一个糟糕的事实是,在英国表态不参与欧元区的大规模救援计划之后,英国已把自己陷入了孤立之地。多个欧盟国家警告英国称,如果其发生金融危机将会受到惩罚,无法得到欧盟的援助。由于英国没有在3780亿英镑(约合4400亿欧元)的救援方案上签字,无论是欧元区还是非欧元区国家的官员都表示,如果英国陷入金融危机,就不应该向其他欧洲国家求援,其也得不到援助。
卡梅伦主政后,必须采取措施打一场货币保卫战。布朗走了,卡梅伦来了,这四道经济难题如影随行,将考验卡梅伦的执政智慧,也是对英国70年来首个联合政府的集体面试。
(作者:蔡亮)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