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经济力量,足以拨动全球经济的神经。13年前,中国第四个直辖市挂牌,标志着重庆迈入了轰轰烈烈的发展新时期;而今,以重庆为地标的“两江新区”获得国务院批复,这将成为重庆发展史上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两江新区”包含渝北区、江北区、北部新区及北碚区的部分区域,拟打造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中国第三区”。
经济发展原动力
1.政策红利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催生均衡性发展战略,而在市场条件下,资源的流向始终是利润较高的区域。西部大开发对于我国建设现代化、缩小地区差距、改善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东部地区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初,享受一系列突破性政策带来的红利,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可见,政府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并且东部经济发展模式也取得了较大成功。当前,西部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政策的推动,“前30年东部、后30年西部”,政府政策的倾向已经开始逐步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区域转移。
自2008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广西、重庆及成都等多个西部地区的发展规划和文件。虽然区域性政策呈现“普惠制”趋向,但是区域之间的政策机遇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在中央政府支持和地区政府努力下,重庆直辖市所享受优惠政策的力度、频率以及政策持续性,相比西部其他省市都具有明显优势。
2.市场化运作加速经济发展
西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可看作是政府的长期投资。初期的政策优惠对于改善西部地区经济基础、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吸引外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做出政策优惠的前提是希望能够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即西部经济能够走上快速的增长轨道,而这种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市场化轨道之上。从东部经济发展轨迹来看,随着外向型程度的提高,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程度逐步减弱,多是借助市场的力量来进行资源配置,这是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市场化运作将是西部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普惠制”的政策方式对于西部地区不太现实,政府需要根据各省市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点进行“长期投资”。
“两江新区”引领经济增长极
近几年,重庆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增速都基本保持在西部第二的位置。由于各省市的面积和人口数量有较大差异,所以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看,重庆各项指标已经遥遥领先其他各省。
在新发展形势下,重庆经济培育新的增长极则需要对原有单一的产业支柱进行调整。按照规划,重庆在坚持发展原有汽摩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加工制造、化医、高新技术、原材料、能源、服务业和农产品等新的支柱型产业。目前,这几类产业已逐步形成规模,新的布局逐步明晰。新的支柱产业无论是否已经成熟,相对于其他行业,获得政府支持的可能性都比较大。
1.“两江新区”的重点在于产业开放
拟设立的“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区域,以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核心。
重庆“两江新区”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部署,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及广大内陆地区的综合类开发新区。功能定位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长江上游地区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两江新区”有望享受国家给予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的同等政策,涉及土地、金融、财税、投资、对外贸易及产业发展等领域的优惠政策和改革试验权,而要实现这些规划目标,则应该将建设重点放在“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之上。
2.“两江新区”将是重庆的产业核心区
重庆有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宏图,要建设成为经济中心,就必须以产业为依托,形成相应的经济核心区,而这个核心区域非两江新区莫属。与上海浦东类似,规划中的“两江新区”覆盖了重庆大多数的经济功能区,沿着上海浦东新区的轨迹,重庆多个经济功能区的雏形开始显现。根据重庆各个功能区的划分,我们可以看到规划中的“两江新区”覆盖了金融服务功能区、航运物流功能区、加工制造功能区、会展经济功能区等绝大多数的功能区,由此看来,“两江新区”将是重庆产业经济的核心。
3.“两江新区”将是重庆的新开放高地
“两江新区”将成为重庆对外开放的平台,也是整个西部率先对外开放的门户。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的发展轨迹表明,新区经济建设的重点:一是经济核心区的打造,另一个就是对外开放平台的建设,这也是深处内陆的重庆需要重点突破的一个方面。重庆可以通过西部内陆和东部沿海走向世界,无论是国际贸易还是信息传递,重庆和“两江新区”都将成为世界与中国相联系的重要基地。
区域行业新版图
“两江新区”的后续发展,我们认为主要涉及三大内容:首先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港口、航空、交通中转站等;其次是相关政策制定,主要涉及税收优惠、产业补贴、进出口补贴或优惠政策、监管制度建设;再次对外地企业的招商引资,本地相关企业的引入或入驻。投资思路方面,当前重庆区域的产业基础总体还比较薄弱,上市公司的数量有限,涉及以传统行业为主,因此,需要对“两江新区”所带来的短暂行情进行理性看待,更多的应关注重庆经济和重庆板块的长期发展,同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行业:
基础建设方面,根据浦东和滨海的轨迹,“两江新区”的统一规划势必涉及大规模的基础建设。由于目前重庆市相关上市企业较少,市场对此概念主要集中在同时具有国资背景的渝开发、重庆路桥和重庆港九。
物流行业方面,受益最大的莫过于重庆国资管理的港口物流服务企业。重庆物流由于建设成本较高,内河港口集装箱费率高于沿海港口,随着重庆建设港务基地的迈进,2012年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进入500万吨的阶梯,规模效应将有效降低集装箱费用率。同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贸易较多的企业,在物流成本上也有相当的裨益。
加工制造业方面,重庆的产业基础已经齐备,后续的建设重心应该放在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以提高产业聚集效应,形成产业集群。由此看来,未来重庆加工制造业的优势将进一步巩固,电力、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将形成实力雄厚、关联性强的优势产业集群,行业再迎发展良机。
金融服务方面,重庆在建设金融功能区过程中,金融创新的试点可能优先在重庆开展,本地金融控股集团有望设立并进一步扩张,已上市或拟上市的金融企业可能迎来投资机会。
(作者:邵宇)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