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中国巨额外储不再“坚守美债”
 

  2.8473万亿美元,这是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的最新数据。

  1月11日,央行发布的《2010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同比增长18.7%。2010年全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4481亿美元。

  增长的外汇储备总会引发很多担忧,比如投资美元资产过多,因为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投资风格素来强调“安全”,而美国国债相对来说又是比较安全的投资渠道,因此外界一度估计,中国外储资产中的美元占比可能超过80%。2010年9月,有关媒体披露了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与全球外汇储备结构类似,也就是说,美元资产占比65%。虽然这个比例比外界估计的要低,但是在美元贬值的预期下,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的贬值风险依然较大。

  这种担忧如今可以稍微缓解,仔细分析一下最近关于韩国国债、欧洲国债和美国房地产的消息不难看出,中国外汇储备已经出现不再“坚守美债”的趋势,多元化投资意图明显。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增持、减持日本国债,增持西班牙国债,增持韩国国债……从2010年开始,中国的外储投资动作频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这些变化的背后,主因是2010年2月履新的外汇管理局储备管理部门首席投资官朱长虹。朱长虹原为全球最大债券投资公司PIMCO旗下的基金管理人,是“衍生品方面最顶尖的人才之一”。在PIMCO公司,朱长虹曾担任政府债券、机构债以及衍生品部门的投资组合经理,其投资经验与外管局重仓持有的资产类别较为相符。

  朱长虹给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外汇储备以购买美国国债为主的结构已经发生转变。韩国金融监督院1月6日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对韩国国债净投资量共计达4.697万亿韩元,而且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每月对韩国国债都为净投资。

  分析人士认为,韩国经济形势良好,加上韩元仍有升值空间,因此,韩国国债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标的。汇丰控股编制的一项指数也显示,2010年韩国国债回报率为8.5%,除了10月份之外,每个月均为正回报。

  在投资韩国国债的同时,中国还加大了对日本国债的操作力度。从2010年1月起,中国连续7个月增持日本国债,增持量达到2.32万亿日元;在此后的8月和9月,共减持2.79万亿日元,超过此前的增持量;10月,中国再度增持2625亿日元日本国债,其中,除了306亿日元为中长期债外,增值的均为短期国债。日本媒体分析认为,这反映出中国对日元短期内的升值前景存在期待。

  外储的战略转型

  如果说,投资韩国和日本国债,代表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局的短期投资方向,那么投资欧洲国债,就代表了中国外汇储备管理局的长期战略安排。

  近期,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西班牙《国家报》撰文指出:“中国是欧洲金融市场和西班牙金融市场负责任的长期投资者,我们对西班牙金融市场抱有信心,中国已经购买了西班牙国债,今后将继续购买。”

  央行副行长易纲也表示,欧元和欧洲金融市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外汇储备最主要的投资领域之一。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承诺支持欧洲国家的债券,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投资安排,更是反映了中国外汇储备资产运用的转变,这一调整具有战略意义。

  安邦咨询董事长兼首席研究员陈功表示,中国增持欧元资产,相当于雪中送炭。外汇储备是中国的金融资源,也是一种金融筹码,由此可以争取更多欧洲国家承认我国市场经济的地位,有助于减少欧洲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政策,还能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取得一些便利。目前,欧元债务危机中的国家国债收益率明显上升,远高于美国国债收益率,是不可多得的投资品种。

  中投的多样化选择

  在2.8万亿多庞大的核心外汇储备之外,还有一小部分外汇储备由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管理。2007年,财政部筹资购买了2000亿美元作为中投的注册资本金,中投负责管理运作这部分外储。

  如果说外汇管理局的2.8万亿多外汇储备充当“养老金”功能的话,运筹帷幄的中投就好比用于“股票”的投资资金,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由于中投的盘子太大,一旦公布下一步的收购计划就将影响交易价格,因此,它的一举一动总是显得尤为神秘。

  尽管如此,从各个渠道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这家如今拥有3000亿美元资产的主权财富基金也正在转向多样化投资:加拿大能源企业泰克资源公司总裁唐纳·林赛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投作为泰克的长期投资者,对泰克的投资在一年期间收益达25亿美元;据纽约AREA房地产金融公司总裁威尔道透露,中投与AREA共同收购优先股,成为一栋位于麦迪逊大道650号的27层办公大楼的所有者之一;2010年11月,中投又收购了美国第二大购物中心运营商General Growth Properties的7.6%股权。

  温州开”藏汇于民“先河

  中国外汇储备政策最新的一个变化是:允许居民直接投资海外市场。

  最近几年,在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去海外收购企业、向资源领域进军的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海外的质疑、顾虑,甚至遇到一些壁垒。“走出去的企业还是以大型国企为主,不妨给民营企业匹配一定额度的外汇信用贷款,鼓励和支持更多民营企业去海外收购。”中国通鉴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曹鸿如建议,“这样一方面可以消除别国的戒备心理,提升国内企业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投资主体多元了,也优化了我国外汇储备结构,提高了投资效率。”

  这一“藏汇于民、藏汇于企”的思路终于在温州开了先河。2011年伊始,《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获浙江省政府批准实施,方案允许拥有温州户籍的个人可以申请直接投资海外市场,投资范畴限制为非金融企业,单项投资额上限是300万美元,每人每年的投资总额不准超过2亿美元。这一额度着实让不少市场人士惊叹政策“尺度颇大”。

  丝绸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凌兰芳听闻该消息后表示:“之所以在温州试点,是因为温州地区的资金向来暗潮涌动,此次放行对外投资可谓顺水推舟、顺应民意。”身为浙江省优秀创业企业家的他分析,这个新规传递出了几个信号:一是国家希望引导外汇流向海外市场,减少外汇占款投放的压力;二是决策层发出了资本账户将逐步开放的信号,将以扩大个人用汇自主权为着力点,进一步放松个人其他资本项目跨境交易;三是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温州地区的小企业大胆走出去。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2012-06-07)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