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风貌 | 电子银行 个人金融 信用卡 融e购 | 理财 外汇 保险
人才招聘 | 公司业务 机构业务 资产托管 企业年金 | 股票 基金 期货
金融信息 | 工行学苑 视频专区 网上论坛 投资银行 | 贵金属 债券 超市
全球最大交易所重洗“金融牌”
 

  距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蔓延已有近三年的时间,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全球虚拟经济仍未能实现恢复性增长。面对市场普遍缺乏的信心,通过合并,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提高配置效益,成为多国证券业的脱困选择。2011年2月15日,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和德意志证券交易所宣布,已就业务合并事宜达成最终协议,将联合组成全球最大交易所运营商。这一合并交易目前还需经过双方公司股东以及美国和欧洲监管部门的批准,有望在2011年底完成。

  可见,跨国乃至跨洲金融交易所间的合并浪潮汹涌。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资本的国际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交易所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载体,资源将愈发稀缺。把握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资本重构机遇,对于中国证券业的国际化,以及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强手联合打造交易所“超级航母”

  纽约泛欧证交所和德意志证交所的强强联合,创造了全球首屈一指的庞大融资和金融交易平台。一旦合并完成,新公司涉及上市企业数量、交易规模以及交易产品种类均将升至新的数量级,将对多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NYSE Euronext)是由总部位于纽约的纽约证券交易所集团和总部位于巴黎的泛欧证券交易所合并而成,是全球首个跨洲证券交易所,也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流动性的证券交易集团。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在纽约、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和里斯本都拥有股票交易市场,并在伦敦拥有期货交易所市场。在交易所挂牌企业约8500家,总市值达16.3万亿美元,日均交易额超过1500亿美元。

  德意志证券交易所(Deutsche Boerse AG)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法兰克福,在欧洲、亚洲和美国一些城市设有代表处,是欧洲最活跃的证券交易市场。截至2010年12月,有超过765家公司在德意志证券交易所上市,总市值为1.4万亿美元。

  尽管合并交易尚未获批完成,但有关合并方案的相关安排已经初见端倪。据称,合并交易后,德意志证交所将持有公司60%的股份,纽约泛欧证交所持有余下的40%股份。纽约泛欧证交所的Duncan Niederauer将出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而德意志证交所的首席执行官Reto Francioni则将出任新公司的董事会主席。纽约泛欧证交所的总法律顾问和运营总监则计划继续留任新公司的同样岗位。

  然而,合并能否如期顺利完成仍取决于多方因素。从经济需要来讲,作为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交易所规模的扩大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上市企业也能够向更多投资者推销自身的理念。跨越多个时区乃至大洲的交易所使得资金的时间价值更能够充分利用,交易连续性大大增强。但出于经济效率、反垄断,乃至国家金融安全的考虑,有关监管当局可能对交易有不同看法,在需要协调各方立场的前提下,交易未必能够在短期内完成。而且即便获得监管部门批准,跨越大洲的企业文化整合和劳工问题解决也并非易事。

  联姻背后的金融“助推器”

  两大交易所的合并将对交易双方及相关各方产生较大影响,总体上有利于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融资,但对中国证券业的对外投资会构成不利影响。

  合并交易对于纽约泛欧证交所和德意志证交所所在国家及地区的上市企业和有上市意愿的企业,将同时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融资平台如果能够顺利完成整合,市场容量将进一步增长,无论对于已有上市企业的增发再融资,还是对有上市意愿公司的证券融资,都是有利的。企业的保值或投资也可以选择更多的衍生金融产品,这样有可能降低汇率或局部地区经济波动给企业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动风险。另一方面,证券交易平台的扩大会涉及政府监管法律和模式的冲突,有可能对交易所的运营增加更多限制。同时,由于上市企业需要向更多投资者公开自己的商业行为并受其监督,而增发也可能造成企业股权的稀释,对其未来发展提出更多挑战。

  然而,两大证交所合并的影响并非仅仅涉及自身,规模的快速扩大可能造成更为广泛的影响。首先,对于其他国家的金融融资平台而言,由于一级市场融资需求总量有限,证交所的合并可能会减少在这些平台上融资的需求。其次,合并后原有交易所使用的电子系统和交易规则需要统一,在金融标准的使用上发言权更强,有可能增加其他国家交易平台调整自身系统的压力。最后,证交所平台综合多种投融资工具和渠道,也沉淀了规模更大的资金,证券价格的剧烈波动对经济的影响更加明显。证券交易平台的扩大和关联性的增强更增加了其对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能力。

  两大证券交易所的合并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自20世纪末“走出去”战略提出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在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面临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资金不足,这便严重影响和限制了企业开展境外直接投资的能力。与境内投资可以通过银行贷款不同,境外投资由于难以控制风险,国内银行往往不愿放贷。如果能够通过股票融资筹集上市所需资金,则可以在不增加企业负债率的同时为企业发展募集更多的资金支持。

  中国证券业已经有近20年的发展,截至2010年底,我国境内A股和B股上市公司共计2063家,股票总发行股本3.3万亿股(其中流通股2.6万亿股),股票总市值26.5万亿元(其中流通股总市值19.3万亿元)。与两交易所合并而成的新公司相比,我国的股市规模仅有1/6,而日均成交量却大大超出预期,市场活跃度较高。国内充裕的资金成为股市的重要动力,而一旦这一封闭边界被打破,国内资金向国外流动,势必影响我国两市的发展。

  引爆中国证券业的终极意义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层面受损严重。大型证券交易所的合并是应对危机影响的选择,反过来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金融世界秩序。正在开展快速国际化的中国企业,需要分析机遇与挑战,以期增强国际化能力,获得更大发展。

  在开放经济环境下,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不可逆转,而资本项目的开放则是中国经济全球化中的重要环节。2011年初,人民银行允许开展人民币对外投资,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新的方式。可见,开放是把双刃剑,有可能对本国经济造成危害,金融领域的开放尤为如此。为此,必须加强监管,完善机制,通过多双边合作形成人民币的有序开放,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全球大型金融交易平台的频繁合并,产生了更多跨越国境、超出一国管辖范围的金融交易平台。在中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均呈现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当热钱跨境流动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的情况下,与主要经济体加强跨境金融监管,是避免因供求失衡和风险集中爆发而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融资平台的规模扩大,为企业解决对外投资的资金匮乏问题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企业可以认真评估股权融资对自身的重要性,在可控范围内有效利用海外证券交易所的融资平台,以尽可能获取更有效的资金支持并降低融资成本。对外投资企业既应该关注在东道国的上市渠道和平台,也可以关注合并后的新公司的业务拓展重点和目标,注意跟踪并相应调整自身经营和资产负债的情况,一旦符合要求即可在短时间内争取获得所需资金支持。

  必须注意的是,合并后的新公司可以给投资者提供品种更为丰富的衍生产品,但可选择范围的增加同时也给企业带来相对更为集中的风险。美国金融危机中,资金链断裂的连锁反应给我们提供了真实的证据。同时,上市融资尽管一般而言无需企业赎回或偿还,但其股价仍会给相关投资者带来或正或负面的影响,进而增强其他投资者乃至消费者的信心。企业匹配自身实力的融资计划不仅更容易获取监管部门批准,也可能更容易获得上市机会,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而要实现企业更为平稳地对外投资,需要各方进一步支持。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的步伐加大,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对外投资尝试增加,这些都是有利因素。相对而言,跟随式的法律服务较为不足,中国企业除在境外融资支持境内发展外,直接依托境外上市支持全球化发展的情况还较为鲜见。促进包括资金、人才、技术和服务等各种要素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依托,同时也为中国银行业、证券业、会计服务、法律服务等行业提高竞争力、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更多机会。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2012-06-07)
【关闭窗口】
理财工具
期货看盘器
进入>>
黄金看盘器
进入>>
外汇看盘器
进入>>
证券计算器
进入>>
  黄金理财计算器
  外币理财计算器
  股票投资计算器
  国债理财计算器
在线理财规划
 
  购房规划
 
 
  保险需求分析
 
 
  购车规划
 
 
  在线车险规划
 
 
  家庭财务健康诊断
 
 
  子女教育规划
 
 
  开放式基金投资规划
 
  投资风险自测
  投资者教育手册
中国工商银行版权所有 京ICP证 030247号